正文

大时代与小时代(1)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作者:肖锋


《小时代》虽然票房意外的好,豆瓣评分却并不高,5分,多数评价为浮华、空洞、意淫。豆瓣文艺青年与二、三、四线城市庞大的丝群体比是绝对的小众。庞大的丝群体需要励志,需要浮华而摩登的成功人生。

郭敬明挑起的口水战彰显这个时代的分裂,老辈人与新世代,韩粉与郭粉,大城市青年与小城青年。我以为最大的分裂是所谓“大时代”与“小时代”的分裂,或者说,我们惯以轰轰烈烈的“大时代”眼光去批判郭敬明们的“小时代”。

现在孩儿们越来越缺乏男子气。我一度以为,现在岂止是没有男孩,连青春期也没有了,没有了压抑、反思、挫折、吃苦头,也就没有了反叛,一切随手可得了嘛,包括性。没有青春期的社会是不会勃起的,所谓大国,那是娘娘腔的大国,郭敬明比韩寒更代表这个国家的未来,至少现在看如此。

我采访冯仑,他这个50后则选择完全拥抱“小时代”。冯仑提醒说,韩寒、郭敬明都是上海人或上海范儿,在上海,人们都谈“小时代”的事,都挣到了钱;北京的都谈“大时代”的事,结果自己没挣到钱。

很多人说,现在这帮小孩没有八十年代那种理想,没有社会责任,什么事只讲成功……但冯仑认为这代人绝对有希望。

是啊,我们那会儿叫“大时代”。大时代是大话题,大牛逼,大词汇,大角色。要改变国家命运,全扯些大话题。可个人什么小事都办不了。

美国人没人关心“美国将向何处去”。中国人老关心“中国将向何处去”。其实你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该往哪儿去就往哪儿去了。

按冯仑的说法,美国人就处在“小时代”。小时代好在哪呢?想我周边的事,我就是一个时代。小时代,小兴趣,小词汇,小发展,小生活。

只有在专制时代才有大话题、大使命、大革命,对吧?民主体制下,都变成了小话题、小趣味。台湾有多少小趣味、小创造呀。社会就进步了是吧?如果中国还沉浸在大时代的思考逻辑下,那跟“文革”有什么区别呀!

冯仑回忆说,一次两岸企业家交流,大陆的都谈“统一”、“民族”、“未来”,台湾的不言语。人家说:“我们只关心明天去哪儿。玩,哪儿有好吃的,怎么多赚钱。”这就是大、小时代的区别。“当我们在大时代思维下是没有个人小生活的。当我们被小生活填满了就不会去想那些空洞的词儿。这就是法国人与朝鲜人的区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