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或不打,不代表爱或不爱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妈妈 作者:(美)林奂均


打或不打,不代表爱或不爱

有个聪明有礼的大学生,在我们家住过一个暑假。他观察我们管教孩子的方式之后,对我们说他这辈子没挨过打,但他记得父母常唠叨他,他也从不觉得自己真正得到肯定。他觉得自己受到的教养方式,和我们家孩子受到的教养方式,有天壤之别。我们家孩子做错事会挨打,但我们的孩子也常常受到肯定,我们常在口头上赞美孩子,孩子也知道爸妈很爱她们。我们的孩子每天晚上上床时,爸妈一定会亲她们、抱她们、为她们祷告,并且对她们说:“我爱你。”

我提这件事是因为,从这可以看出家庭生活有许多面,虽然有些人会觉得打孩子很残忍,但是不打孩子的家庭,不见得就是一个有爱的家庭。相反,会打孩子的家庭,绝不是一个没有爱的家庭。

我认识一个牧师,他不理会《圣经》上说需要打孩子的经文,他从不打自己的孩子,他的理由是,他小时候没挨过打,可是他觉得父母也把他教育得很好。

这个牧师认真负责,品格高尚,我也同意他的父母确实把他教育得很好,所以我们就进一步讨论,他的父母是怎样不用打的方式来训练他。

结果我发现他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小学四年级老师,她只要设定清楚的界线和后果,就可以在班上维持良好的秩序。这个牧师谈到有一次,母亲带他和妹妹去参加一个游泳池派对。参加这种派对,不但孩子觉得好玩,母亲也可以跟朋友聚聚。去派对之前,母亲告诉兄妹俩,如果他们不守规矩,她就会带他们离开派对回家。

结果他在派对上不守规矩,母亲就牺牲跟朋友在一起的好机会,立刻带孩子回家。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母亲的确说到做到,切实执行后果,难怪她的孩子长大后,都成熟又负责。

我相信只要用K. I. C. K.管教原则来执行后果,父母就用对了方法,同时,我也相信“打”通常是最能表示爱的管教方式。比如说,假如我们去参加一个游泳池派对时,孩子不守规矩,我会把他带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打他三下。整件事只要花两分钟,孩子挨打后就会想要守规矩,他很快就会忘记挨打的事,继续玩两个钟头。相反,我若带着孩子离开派对开车回家,全家就会陷入一种麻痹和失望的心情。比较一下这两种做法,一个是花两分钟打孩子来管教他,一个是全家难过好几个小时,我会选择用打来管教,因为我相信这更能让我的孩子感受到爱。

我不是在批评这位牧师的母亲,我尊敬她,也相信她是个好母亲,我一定可以跟她学到很多。我只想指出一点,虽然我们选择不同的方法来管教孩子,但动机都是出于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