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的思索》四、神学研究:1900年至1902年(2)

生命的思索:史怀哲自传 作者:(德)阿尔伯特·史怀哲


对于最后的晚餐的研究,我回顾了19世纪末之前神学家们所提出的各种解释,试图揭示问题的本质。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许多解释试图说明早期基督教分发饼与葡萄汁的仪式,但这些解释都不成立。仅只复述耶稣的言语,是不可能将饼与葡萄汁演化为耶稣的圣体与圣血的。

古代基督教典礼,绝非象征性呈现耶稣赎罪性死亡,亦非简单地重复圣礼。对耶稣与门徒的最后的晚餐进行诠释亦是很久以后的事情,而后世天主教奉行的弥撒礼及新教徒举办的圣餐礼,更多意在象征罪恶之赦免。

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使徒及古代信徒相信,耶稣将饼与葡萄汁比喻为圣体与圣血的言辞并非仪式本质的构成要素。根据我们对原始基督教的认识,这些话语确实未见于古代信徒的会餐中。因此,当时仪式的核心部分,并不是耶稣将饼与葡萄汁喻为圣体与圣血之“金口玉言”,而是人们对饼与葡萄汁的一种感恩性祈祷。这就指明了耶稣与门徒的最后的晚餐,以及早期基督教社团的会餐圣礼的蕴意——指盼天国中的盛宴。

由此,方可理解为什么最后的晚餐被称作Eucharist,即感恩祈祷之意,同时也说明为何仪式并非举行于每年复活节前的星期四晚上,而是星期日的凌晨,象征耶稣的复活,暗喻信徒期盼耶稣归来及天国降临。

在以《耶稣身份与耶稣受难之奥秘》为题的耶稣生平描述中,我考察了19世纪对耶稣早期活动及布道的种种观点。它们通常被看作历史事实,事无巨细地为霍尔兹曼撰写的福音书著作认可。两个观点是:第一,耶稣并不认同犹太人对弥赛亚的天真而现实的期盼;第二,耶稣的活动历经若干成功之后,开始走向失败,因此决意直面苦难和死亡。

19世纪后半叶,神学家认为:耶稣宣称于现世建立道德天国,借此转移信徒对超自然之弥赛亚国度的注意力;他不让自己成为听众想象中的弥赛亚,而是引导信徒相信一位精神性、道德性的弥赛亚必将引领他们觅得真正的救世主。耶稣的布道起初是成功的,后来群众受到法利赛人和耶路撒冷官吏的煽惑,逐渐离他而去。由此,他悟出上帝的意志,为了天国,也为了确立自身精神性的弥赛亚身份,他必须慷慨赴死。于是在下一个逾越节,他毅然前往耶路撒冷,步入虎穴,备受煎熬,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此类有关耶稣的想法与决定的论调是不成立的,因为其呈现的两个核心观念皆无事实依据。从古老的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来看,并无迹象显示耶稣欲以精神化之国度取代民众之现实期盼——希冀未来超自然天国的降临。古老的福音书并未记载耶稣讲道先成功后失败之情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