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昭昭姐他们成功转型做电影,《爱情呼叫转移》等贺岁片成绩斐然,《富春山居图》更请来刘德华助阵。我发短信祝贺,说,感谢我来北京以后的第一个亲人。
回电给李总,说,我们来。
那天他请我和粟智吃饭,边吃边聊,从餐厅出来时,冷空气扑面,一下清醒很多。看时间竟已是凌晨两点,他送我们回去。坐在他的奥迪上,我有些拘谨,想象着,我什么时候会在北京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觉得应该是很遥远的事吧。办完离职再办入职,风风火火,迅速在光线有了自己的工位。西三环的小白楼,隔壁酒吧的苏打饼,团校的腊肉煲仔饭,新一代光线人不会有的记忆。
新节目策划、筹备、开工。
粟智当上了制片人,那一年,他22岁,不可思议。
五一长假,回去之前李总嘱咐我,去看看还有什么想来京发展的优秀电视人,接触一下。当时光线旗下王牌节目众多,一时间风头无两,对湘籍电视工作者有种特别的偏爱与包容。湖南人敢说敢做,胆量惊人,像黄埔军校毕业的军人,都有种天生骄傲的气质。
和粟智回湖南过五一,在火车上开了两瓶啤酒,干杯。
三个月前,趔趄抵达,怀疑自己是否真能在这里待下,现在却有种毫无来由的骄傲。未来如何无需计较,总算没有狼狈回乡。
留守长沙的三个好友是必须见的。黄瑾在湖南娱乐频道做着导演,周播的儿童综艺节目,每次录完就散了骨头,腰酸背痛去按摩,那技师都跟她相熟,见到她便问,又录完了吧;老汤在湖南卫视《金鹰之星》,他以前是个优秀的火车司机,还是国家二级钳工,为了梦想转行做电视,跨度有点大,倒也挥洒自如;童童从娱乐频道去了湖南经视,接替粟智做《放肆娱乐》的记者,压力大,头发一片片掉,俗话说的“鬼剃头”,不过这时他已经先于他们得到了去光线的机会,正准备辞职。
我晚上住在他们家,河西一个居民区,想说服他们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