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我敏感,但从那一次起,他开始跟我保持距离,对话也渐觉客套,大小事均吩咐助理去办。我问粟智,他也不明白,却突然问我,他找你要冰时,是不是感觉不太清醒,说话断断续续?
我回忆了一下,是的。
他谨慎又小心地说,如果我没猜错,安先生吸毒。冰,指的就是冰毒。
印象中毒品总是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几个连烟都很少抽,于我们而言,在火锅店喝几瓶啤酒都觉得是种放纵,而传说中无处不在的冰毒竟然就在我身边。心里有了抗拒,圈中传闻,众多大腕明星,生活富足,缺乏目标,便寻求刺激来填补空虚。冰毒是非常严重的一种,若邀请了你,被拒绝,会认为你与他并非同道中人,也不会再给予信任。这种信任我宁可不要。我洁身自好,断然不会为了一份工作而堕落了自己。与安先生的工作关系慢慢转为项目合作,但我们仍是朋友,偶尔来京也会一起吃饭聊天。我尊重他的选择,但我也有我的原则。
合作的艺人逐渐多起来,在家买了打印机和传真机,每天起来看邮箱,对合同,小作坊的工作室模式,时常电话都接不过来。我没想过请帮手,都自己扛着,有点赌气的感觉,想看看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就像一根橡皮筋,你拉长,再拉长,感觉快要断了,又再拉长一点点,于是可以越拉越长。
全国飞转,累得筋疲力尽,偶尔发短信给粟智说,太辛苦了,我不想干了。他都已习惯,回复两个字,赚钱。这两个字每次都让我正能量满满。
来京三年多,终于存了一些钱。在东北四环买了个98平的小户型,付了首期。打电话告诉妈妈,再等等就可以来北京看看我的生活了,还特别嘱咐她,不用你来,不用操心,装修的事我来,家具家电的事我来,一切都我来。
房子装修接近尾声,继父心脏病突发去世了。赶回去,北京的一切交给粟智。所幸有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帮忙处理这堆琐事。我在家陪了妈妈很长时间,回来的时候房子都弄好了,一个不算完美,但完全属于我的新家。坐在客厅里发呆。我终于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算是告别漂泊了吗? 那些日子,为了能多赚钱,什么都揽着做。
四处为艺人奔波赚着提成,做着一个不太喜欢的自己,精明地算着帐,存着钱。稍有空余用来写作,保持一年一到两本的速度仍出着书,版税尚可,重要的是不肯丢掉这个珍贵的身份,却倔强地拒绝宣传,唯一做的事就是查账确认稿费已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