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菲特传》第7章 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3)

巴菲特传(纪念版) 作者:(美)罗杰·洛温斯坦


说到伯克希尔的历史,我们就需要追溯到塞缪尔·斯莱特。他在1790 年建立了全美国第一家纺织厂。奥利弗·蔡斯是一位曾经为斯莱特工作过的木匠,他也于1806 年在罗得岛建立了自己的纺织厂,蔡斯家族使企业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一个半世纪之后,蔡斯家族依旧控制着伯克希尔,而伯克希尔公司下面有十多家工厂,为床单、衬衫、手绢和衬裙工厂供应人造纤维。

和哈撒韦一样,在二战期间及二战结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伯克希尔也盈利颇丰,后来它也同样遇到了经营上的困境。但是,马尔科姆·蔡斯总裁却采取了与西伯里截然不同的经营战略。哈撒韦经过现代化改造之后建立了时装面料、西服面料以及窗帘布料等几个分厂,而伯克希尔却仍旧在使用古老的机器加工棉花。马尔科姆这位白发苍苍、面庞瘦削的新英格兰人,自从1931 年以来一直从事纺织业,他觉得这个行业在新英格兰没有光明前景,自己的潜能也没有得到充分施展。他的侄子尼古拉斯·布雷迪后来当上了美国的财政部部长。布雷迪于1954 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他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伯克希尔公司。他在文章中得出的结论十分不乐观,他自己也很快就把手中的股票卖出了。

两家公司在1955 年合并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新的公司堪称纺织界的巨人,有14 家工厂、12 000 多名工人,年销售额高达1.12 亿美元。有人认为哈撒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与伯克希尔的巨额资产相得益彰,所以铸造出纺织界的巨无霸。新公司的总部迁到了新贝德福德,由西伯里·斯坦顿担任总裁,马尔科姆·蔡斯则担任董事长。

西伯里对伯克希尔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当看到成千上万的老式织布机与房顶的滑车相连运作时,他下决心要对工厂进行一番现代化改造。他投入了新的纱锭,重修了织布机,提高了织布机的速度,还把最好的工厂进行了整合。

西伯里骨子里就有一种贵族的清傲。在他看来,他是塞缪尔·斯莱特的精神继承人,而塞缪尔·斯莱特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人,能够把湍急的河流、旋转的飞轮、粗糙的纺织机和纱线连接到一起,为全美国人提供衣着”。大萧条期间的经历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一直成为指导他行动的准星,他坚信“人们要鼓足勇气,辛苦打拼才能生存下来”。在他的管理下,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新英格兰最大的一家,之后也变成了唯一一家存活下来的大型纺织企业。

然而,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考虑,他还不如以捕鲸为生。据他手下的人说:“西伯里对投资回报率没有一点概念,他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让工厂持续经营下去。”他不停地往工厂里注入资金,但是过低的纺织品价格却无法让他得到投资回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