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两鬓已略微花白的资深副总裁说,这完全就是过去的20年间发生在他和他太太生活中的情景。因此,那一刻,他不仅想立刻回家给辛苦的太太一个巨大的、充满感谢的拥抱,他同时也真挚地提醒当天在会场里为数不多的几位男性高管们,必须用更理解的心情和视角去对待这些奔波于家庭和职场之间,辛苦坚强的双生涯女性同事们。
除了多重角色的身心负担之外,女人还惯于用莫名其妙的情绪来打击自己。遇到事情时,我们惯于先用感性的右脑思维,喜欢用感觉好不好来画地自限,喜欢用别人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因此,往往事情的本身并不一定糟到能击垮我们,但与此同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却总是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另外,源于脑部结构和神经激素分泌的生理原因,女人天生喜欢求全,希望做好每件事情,让每个人都开心、都喜欢自己,可当最后累得人仰马翻笑不出来时,却发现这么委屈辛苦所换得的,还不一定讨好和受到悦纳。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能任性地调头走开吗?还是得继续忍耐下去?
女性心理学专家们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女人必须学会爱自己”。我相信这是一句女人们已经听过八百万遍,而且已经耳熟能详的话。但问题是,完全认同这个理论的我们,该怎么做以及是否能做得到呢?请相信我,在这个问题上我思考了很久,也试着实验了我的假设,并得到了几个可行性的结论:
·我们需要勇敢,才能直面内心
大众心理学上有个适用范围很广的名词叫“comfort zone”(舒适区或舒适带),它是指在参与某一事件、某种活动或某个情况的特定范围里,能使得你舒适而且感觉自在。用比较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就是冬天早上暖暖的被窝;待在家里上网看美剧玩游戏;住了几十年的小区;延续了几十年的婚姻等等。你待在这个舒适区里不一定觉得快乐或幸福,但它至少让你感到舒服和安全,因为在这个熟悉并可以自由掌控的地带里,你不用面对挑战,不需要冒险,也不会损失什么,所以你宁愿待着无聊,也不愿冒险踏出一步去改变什么。
在社会主流文化对女性约定俗成的角色认定中,女人,本来就应该和妻子、母亲、被提供、被保护、妥协退让、牺牲成全等这些象征着女性功能的符号之间画上等号。待在由这些符号所建构的围篱里,即使我们并不快乐,但却觉得理所应当的自在,因为毕竟大家都在这么做,所以即使我很不甘心、很委屈,也总比我踏出了不知结果如何的那一步要安全得多。所以我们有时会看见一个女人明明知道应该逃离现有的婚姻,可却愿意继续留在这桩不幸福的婚姻里,只因为她非常清楚必须承受的“已知痛苦”是什么,而对离开后要面对的“未知痛苦”毫无把握,所以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心理动因作用下,选择待在原地不动,以规避对未知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