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的担当》第四章 文化力是倍增器(6)

中国的担当 作者:辛子


“都江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治理这条江的大拐弯”,因为“堰”就是拐弯的意思。字根“匽”有卷曲、弯曲之意,什么叫“偃旗息鼓”?一面旗子卷起来,这叫“偃旗”;鼓不敲了,把鼓用一个套子罩起来这叫“息鼓”。所以这个堰就是这样,把它修整成为一个大拐弯,以此控制水势走向。

我是1990年去那儿参观的,都江堰管理处的人说关于当时解决这么大的工程,怎么样开山取石,传说甚多,从工程科学角度一直有许多谜。我与他们座谈时说可以大胆设想。我曾在农村见过也在后来工作中干过这种凿山取石的活。比如在没有或缺少炸药、雷管的时候,要在山壁上取一块方石,先打出一个轮廓来,隔大概20公分打一个眼,然后把木头揳进去,接着在木头上泼水,太阳一晒或用火一烤,木头沾水就涨,围轮廓一圈打的木楔子胀裂石头,一整块石头就下来了,就这么取石的。我讲“开山借水火”,靠的就是这个。

中国的古代文明太厉害了。比如修都江堰的时候,取石肯定要破坏山体,现在我们开山取石、挖矿烧石灰之后山体表面就没有植被,而古人在所有取石、破坏了植被的地方修庙。因为一旦建祭祀山神或天神、水神的场所,即修庙,就要种草、植树、种花,客观上就把这块秃瘠的地方补了。唐朝开元元年(713年)修四川南岷江东岸乐山大佛,更智慧。为什么说智慧?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每到雨来都发生巨大的水患,要治水谁出钱?海通和尚募化钱财,“剜目明志”,又经两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历经90年,治水的同时在三江汇水之山体上雕凿71米高的大佛,即弥勒佛坐像。因为以佛治水嘛,肯定有人出钱。有了钱以后,开工雕佛,雕佛实际上也是取治水施工用的石材,雕完佛之后石材取下来,整个分江工程和治水工程的石头都有了,同时把山体又变成一个未来(弥勒)佛。水患也治了,工程也修了,大自然与人类的文化浑然一体又没有被破坏,成就了佛山一体,凿雕“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你说中国古人智慧不智慧?

那年参观后我还写了一首七律留念:

凌云栖鹫会三江,致乐趺佛恁慈祥。

乌尤离堆望古寺,唐风诏色泛灵光。

开山纵得万民愿,治水需借一炉香。

三世原来惟现世,因缘自古费评章。

圣人可以引导百姓处好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万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人合一”。这就是中国文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