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时候,他们两个关系中的一些特点就已经初露端倪,后来在州长府邸和白宫,这些特点就更加明显了。在克林顿当总统的头几年,和他们两个一起共事的戴维·格根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的那个比尔·克林顿每天都需要妻子情感上的支持。他依赖她,时时谈起她,无论做什么都把她当作是永远可以让他依靠的、坚不可摧的直布罗陀岩石……当他们取得平衡的时候,可以互为补充。他们的伙伴关系为他的领导才能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她是锚,他则是帆;她是现实主义者,他则是梦想家;她是战略家,他则是战术家。”
6个月后,他们的朋友,实际上是所有法学院的学生,都领教到了他们之间那精心构建的平衡。那时,在耶鲁法学院著名的大律师联盟模拟庭审大奖赛上,希拉里和克林顿双双入选其中一支辩论队伍。
希拉里在《亲历历史》里写道:“他精心组织了思想和词句,使之听起来像音乐一般优美流畅,这让我大为惊讶。我喜欢他的思维模式和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在他身上我最早注意到的地方就是他的手形,他的手就像钢琴家和外科医生的手,手腕纤细,手指细长灵巧。”在这本希拉里的自传中,只有不多的几个段落表现出了“欣喜若狂”的感觉,这就是其中之一。
恋爱初期,在长岛的海滨别墅里,有一晚希拉里和克林顿谈到了毕业后的打算。克林顿说他打算回阿肯色州谋求公职,而希拉里除了决定追求儿童和民权事业之外,还没有什么具体打算。
比尔·克林顿爱上了希拉里,感觉到她有一种自己先天并不具备的从政必需的素质:强硬而不妥协。这种素质的意义和实质后来成为了克林顿夫妇的朋友、拥护者和对手们永无休止的辩论话题。没有它,克林顿不可能当上总统。这个说法是有几分正确的,毕竟,比尔·克林顿情愿调和矛盾也不愿意去战斗,因此常常需要希拉里极力把他推上拳击台。
追随他们二十多年的政治顾问迪克·莫里斯在与他们反目之前是这样评价她的:“她有一种无畏的品质,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坚定力量,而他则不具备这些素质。她具有杀手的本能。她争取什么时,都会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较量、战斗,一定要让战火烧到对方的阵营。她没有比尔的那些曲折迂回、谨小慎微的心思。”
尽管希拉里的政敌喜欢把她丑化成一个泼辣、让男人闻风丧胆又固执己见的悍妇,但是她并非那样的人。她做事总是经过深思熟虑,根本不像他们说的那般浅薄。她的思维方式带有点军事化的缜密风格:观察地形,发现障碍,识别不利情况,然后分别采取相应的行动。比尔的思维方式则不尽相同。他反应较慢,很难识别他人的恶意,他假定别人都是好人,愿意花几个月的时间赢得别人的信任。而希拉里则随时准备在危急关头先除去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