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上给自己画出力量来
古有画饼充饥之说,其实是荒诞不经的笑话。而今,中国航天人在国际卫星发射领域 “画饼充力”——充当竞争力,听来让人为之惊叹的同时,令人深思。
在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阿里亚纳等西方的大航天公司一度独霸天下,中国被拒之门外,一直受冷遇。为外国“打卫星”(发射卫星的口头语),成了中国航天人的梦想。1985年10月26日,我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国外卫星发射业务。”中国航天开始搏击世界航天市场。
就在中国人为梦想努力的时候,转机出现了。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毁人亡,之后,又发生“阿里亚纳”运载火箭发射失败等事故。没人愿意将昂贵的卫星送去发射场,下一场前途难卜的赌注。世界火箭发射市场遇冷。当时,不少在轨运行的卫星寿终正寝,各国制造好的第二代卫星,正排成长龙等待发射升空。
中国航天人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向世界推销长征系列火箭。这一年,中国与瑞典国家空间公司签订协议,用“长征二号丙”火箭为其发射一颗邮政卫星。这是中国与外国最早签署的正式发射卫星的协议。同年,中国航天代表团旋风般地接洽十多家宇航公司,向各大客户举办了24场关于中国火箭的演讲。
1990年4月7日,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成功地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外国卫星,世界为之惊叹。但是,仅仅打一颗“亚星”,中国航天并没能打破欧美垄断。真正走向世界,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推力。当时,中国火箭推力只能发射1.4~2.5吨的卫星,而全世界这种卫星只有7颗,且全部被国外的阿里安火箭抢走了。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原院长王永志感叹道:“重型卫星,我们打不了。以后没有大推力的火箭,外星根本揽不来的。”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是,必须尽快利用成熟的技术研制出新一代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用王永志的话来说,不是将主火箭串联加长,而是要并联加粗,在箭身周围捆绑助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