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冯玉祥将军小传(1)

冯玉祥:将军传奇 作者:王华岑


1882年11月6日(旧历清光绪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出生在河北省(时称直隶)青县兴集镇的冯玉祥将军,原籍却是在安徽省著名的巢湖旁边。也许,巢湖的山水适于养育出色的军人。后来与冯玉祥将军的名气不相上下的一代儒将张治中,以及在中共历史上别具特色的李克农上将,均与美丽的巢湖息息相关。

按照时下的习惯,介绍人物,讲完出生地和籍贯,就要亮出传主的学历和职称。遗憾的是,冯玉祥将军的学历实在太低,只有一年零三个月的私塾生活,而且还是顶着他人的名字,断断续续读出来的。很有可能,即使是这样的学历,他也拿不出一张像样的证明来!

1893年,也就是毛泽东先生出生的那一年,靠着曾经在淮军刘铭传部做过哨官的背景,冯玉祥的父亲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儿子领进军营,挂了个名,领到了一份军饷。三年之后,长得人高马大、号称“冯大个儿”的他,才结束自己“后门兵”的特殊经历,成为大清兵营中的正式成员。

此时的冯玉祥,凭借自己的热情和身体优势,刻苦操练,刻苦读书,很快在腐败的军营环境中鹤立鸡群,引起方方面面的注意。不过五六年的功夫,冯玉祥便被提升为武卫右军的头棚副目。紧接着,一年之内,他又从四棚的正目,跳到了右哨哨长的位置上。职务提升之快,用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形容,绝不为过!

冯玉祥的出色表现,被时任第三营标统的陆建章所看中。经过严格的考察和审慎的思虑,陆建章毅然做出决定,将内侄女刘德贞许配给这个“大个儿”哨长为妻。

有了这样的背景,冯玉祥在军营中真个是如虎添翼,发展的速度更是非同一般。1906年,他做了二营后队的队官。仅仅过了一年,冯玉祥随军移防奉天新民府,调任三营后队的督队官。1910年,二十八岁的他,官位直线上升,成为清兵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的管带。

读者朋友可能不是很了解,清朝新军中的管带,下辖四队、十二排、三十六棚,指挥着五百多名官兵。这个官儿,算不上权高位重,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权力,货真价实的“实职”!

尽管受到上官如此青睐,在外人看来可说是“前途无量”,但冯玉祥却对此并不以为然,而且在他的脑后好像还长出了“反骨”!对朝廷越来越不尊重,说出的话越来越像当时的革命党,令不少朋友为他捏了一把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