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大致上亦依照北魏官制。《隋书》载北齐“太府寺,掌金帛府库、营造器物”。下辖左中右三尚方,主管乐器、丝局、绫、染署及矿冶等局。太府亦统领各郡县的官府作坊及矿冶。
北周亦设织染、冶铸、城郭宫室、木工、军器等制作机构,官府工业组织,甚为齐备。
2.冶炼工业趋于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冶金工业(冶铜及冶铁)其实较之前代有相当的发展。
由于西晋时有“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受破坏,使北方冶铁业亦受破坏。但有关兵器铸造的冶铁工业则在五胡十六国时仍有发展。如后赵的武帝石虎在河南渑池建立冶铁工业;南燕的世宗慕容德在山东博兴县铸造兵器。
北齐与北周时期的冶金工业管理系统已甚为完整,可见亦有发展。如北周的冶铁铸造工业甚具规模。《周书》记载:“于夏阳①诸山置铁冶,每月役八千人营造军器。”北魏则在河南浚县以锻炼军刀最为著名,并在山东各地铸造军器②。
南方的冶金工业,到东晋时期才有发展。此时江南诸郡县有冶金者均设冶令或丞的官。至梁代,将管理冶金业的少府地位提高至如同尚书左丞。此时期,南北两方的冶铁工业兼有官营与民营两种。
在魏晋南北朝的后半期,北方的民间冶铁工业,随着北魏太武帝的灭北燕而统一中国,因战乱减少,农业生产加快而增铸铁的农具。因此东晋南北朝时,在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冶铁工业甚为兴盛。
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由于东汉末年人力物力的南移,使南方冶铁工业大盛,今日之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福建等地,均是鼓铸之地。此外如湖北黄陂、广州均有冶铁工业。如北魏时已有低硅灰口铁,可谓冶铁技术上一大突破。又如当时已能将生铁铸件经脱碳热处理而造成“铸铁脱碳钢”亦是极为出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