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哥谢铁民的影响下,谢和赓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慢慢地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1926年经二哥介绍,他加入了进步社团“新中国学社”。在这里,他认识了不少进步人士,通过与大家交流,谢和赓开阔了眼界。眼看全国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小小年纪的谢和赓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然而,令他不曾料到的是,蒋介石不久就叛变了革命,并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血醒屠杀。1927年4月12日,上海发生“反革命政变”;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紧接着,其他地方的反共清共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这年的7月11日,二哥谢铁民不幸被捕,被当地反动派投进大狱。谢铁民被捕后,党组织试图营救,谢和赓的家人心急如焚,也四处找关系救人。但一切努力最终都失败了,10月14日,反动派在桂林丽泽门外将英勇不屈的谢铁民杀害。
二哥的死,令谢和赓万分悲痛,他曾发誓要为二哥报仇。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在这种恶劣形势之下,“新中国学社”被迫解散。二哥的英勇就义,让谢和赓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他把仇恨的种子埋藏在幼小的心里。
1930年,谢和赓来到北平求学,就读于中国大学经济系。来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平读书,谢和赓的视野进一步开阔。在大学就读期间,他受到许多进步教授的影响,如侯外庐、黄松影、马哲民等左翼学者,通过言传身教,都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到北平的第二年,他先后加入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成为了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青年。
正是谢和赓的进步表现,让他进入了一些爱国团体的视线。1932年秋的一天,谢和赓收到一封来自天津的信,这封不同寻常的来信打破了他平静的求学生活。这封署名“西北军中的抗日分子”的信,是西北军中的爱国人士写的,信的前半部分是油印的,显然是寄给了很多人。
信的前半部分,写的内容大意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然而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国土沦丧,东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值此国家濒于危亡关头,我们西北军中的爱国分子,向平津及各地青年发出号召,希望大家意识到势态之严峻,积极行动起来,要求蒋介石和国民党放弃不抵抗政策,开展全国的抗日工作。
信的后半部分是用钢笔加上去的,专门针对谢和赓个人写的。钢笔留言中写道:“和庚先生……西北军许多爱国将领正枕戈待旦,一俟时机成熟,即号召军民,尤其是爱国青年展开全国的抗战运动……”读着这封信,谢和赓热血沸腾。他觉得军队中还有抗日将士,中国还有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抗日斗争就还有希望。作为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当国家和民族处在危难之际,能坐视不管吗?他决定响应“西北军中的抗日分子”的号召,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