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和赓和宣侠父早已觉察出了两广与老蒋的矛盾,他们曾向李宗仁和白崇禧建议,恢复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的番号和建制。十九路军前身原为粤军第一师第四团,1926年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这支部队作战神勇,屡立奇功,也曾被誉为“铁军”。中原大战中,这支部队帮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阎锡山,番号也被改为十九路军。“九·一八”事变后,十九路军调防上海。1932年爆发了著名的“一·二八”事变,使十九路军再次名扬全中国。这年的1月28日,日本从上海登陆挑起战争,十九路军对侵略者奋起反击,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全国人民声援十九路军。不久,十九路军调往福建剿共,在战斗中遭红军沉重打击。军长蔡廷锴等人不愿意再打内战,1933年11月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按内”的投降卖国政策和围剿红军的决策,在福州于山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与红军签订抗日反蒋协定。他们联合李济深等国民党中有影响的人物,于11月20日发动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发表《人民权利宣言》。21日,李济深等通电脱离国民党,随后联合第三党和神州国光社成员发起成立生产人民党,以陈铭枢为总书记。事变失败后,十九路军番号被取消。
因为十九路军是反蒋抗日的,而且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所以谢和赓顺势而为,向桂系头脑建议恢复十九路军番号和建制,目的是建立一支反蒋抗日的武装。这个建议正中桂系高层的下怀,因为借抗日反蒋可以顺应民心。于是李宗仁、白崇禧都表示同意。不久,他们真的建立了一个师,但由于诸多错综复杂的原因,这个师后来被取消了。
1936年6月1日,广东的李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联合通电全国,敦请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立即对日抗战,并呼吁全国党政军民一致督促中枢抗日。这一爱国举措,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社会各界对两广此举纷纷表示支持。同月5日,两广组成了“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仅仅过了四天,他们下动员令,准备北上抗日,出兵湖南。
国民党高层将两广的这一抗日救国行动称作为“六·一事变”,他们认为这是“地方将吏抗命”,国民党中央电令两广军队不得擅自行动,否则对他们高层采取军法制裁。同时,他们紧急调动部队围堵两广军队。一方面,调两个军控制湖南衡阳,阻止两广军队北上;另一方面又从广东、湖南、贵州等地调动几十万军队向广西形成合围态势。看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央准备采取武力解决的架势,桂系高层紧急磋商对策,他们决定扩大自己的力量与之进行抗衡。由于他们打着抗日的旗帜招兵买马,许多爱国青年纷纷应征,桂系一下子就由原来的14个团扩编为44个团。
尽管一下子增加了30个团,但桂系与蒋介石的中央军相比,双方还是力量悬殊,桂系不足以形成与蒋抗衡态势。为此,他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想方设法继续扩大有生力量,让工农兵学商都参加他们的队伍。当时青年学生的抗日爱国热情很高,他们决定成立一支学生军,这支学生军本来计划为一师三个团。实际上李宗仁、白崇禧并没有真正完成学生军的建制,他们在挂出“广西学生军司令部”的牌子后,没有多少学生来报名,只招到了一个大队,他们让谢和赓担任这个大队的政训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