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投身革命 屡遭通缉(1)

谍战在龙潭虎穴 作者:韩春萌


李克农,祖籍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1899年9月15日出生于巢县一个小康之家。1910年以后,他们举家迁居到安徽芜湖市,李克农的青少年时代,大部分是在芜湖度过的。

李克农的父亲李哲卿(又名李道明)虽然接受的是旧式教育,但他知书达理,且为人正派,思想比较开明。李哲卿年轻时,曾在地方政府及海关任过职,积累了一定的家产。出生于这样的书香门第,使李克农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他曾就读于安徽公学附小和圣雅阁中学,少年时代便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他所就读的安徽公学,是革命党人活动的基地。在这里读书期间,他开始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不仅接触到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的书刊,还结识了陶行知、蒋光慈、恽代英等中共早期党员,受到他们的影响。

1917年,李克农来到北平,在北平的《通俗周刊》做发行工作。张勋复辟,被迫回芜。也是在这年,他娶了赵瑛为妻。

次年,在芜湖省立第五中学读书的蒋光慈与校外的钱杏邨、李克农等人组织“安社”(以英文“无政府主义”一词的汉语译音“安那其”为名),出版油印小报《自由之花》,猛烈抨击反动军阀政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作为安徽公学的一名学生领袖,李克农积极参加了芜湖学生运动。与高语罕、朱蕴山、钱杏邨(阿英)、宫乔岩等,常在科学图书社相聚,并给《皖江日报》撰稿。不久,李克农到安徽安庆市的《国民日报》担任副刊编辑,因反对苛捐杂税,被安徽省参议会议长晋恒履控告入狱。一周后经学生会等群众团体请愿,才获保释。

1920年李克农曾就任省政府秘书。第二年,赴安徽六安任县政府第二科科长。

鸦片战争以后,许多西方国家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企图对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芜湖是教会学校较集中的地方,仅中学就有4所。1925年李克农回到芜湖。5月11日,圣公会中学学生因为拒绝参加祈祷,与校方发生矛盾,教会学校开除领头学生,导致该校与其他三所教会中学举行罢课,芜湖学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奴化教育学潮。李克农、钱杏邨等推举王稼祥等人作为代表前往省政府教育厅请愿,最后教育厅为学生办理了转学手续,学生取得初步胜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