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入眠与警醒之间(2)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作者:杨照


然而,历来也有许多音乐家和音乐史家不买这个故事的账。不相信《哥德堡变奏曲》是催眠曲这个阵营的大将之一,正是另一位与这首乐曲永远联结在一起的历史人物——钢琴家古尔德(Glen Gould)。

古尔德提出的反对理由之一是,只付四十个路易金币,怎么可能换来巴赫这样一首长达三十个变奏,演奏起来至少四十分钟的庞大键盘曲?古尔德不相信故事真实性更关键的态度在——听这样的曲子,怎么可能睡得着?

这首变奏曲,绝对不像形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工整、单调。巴赫在作品中尝试了多少不同的手法,里面完全看不到考虑催眠功能而来的拘束。没有特别沉稳的音域,没有特别缓慢的节拍,没有避免激烈乐曲涌现的限制,音乐自由流淌着,上下左右、无所忌讳地探索不同声音情绪,这怎么可能是一首让人听了会睡着的曲子?

的确,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古尔德弹奏这首曲子的录音,都会忍不住坐直上身,甚至前倾朝向音乐的来处,仔细认真聆听。古尔德在一九五五年第一次灌录《哥德堡变奏曲》,一炮而红,不只让他自己快速跻身名钢琴家之列,而且让《哥德堡变奏曲》声名大噪,还改变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巴赫音乐的演奏风格。

一九五五年之前,巴赫键盘音乐的主流,是由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带领的大键琴复古乐风。兰多芙斯卡参与设计、制造了能发出较大音量的大键琴,又练出一身将大键琴音乐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功夫,一时披靡,说服许多人,钢琴根本不是个呈现巴赫的适当乐器。

然而古尔德录音一出,巴赫音乐在钢琴上取得了新的生命。古尔德让《哥德堡变奏曲》中那么多不同变奏听来都再自然不过,那琴音好像超越了演奏家,也超越了乐器,自己活着、动着。听到这样的音乐,谁还会觉得钢琴跟巴赫有隔阂、有问题呢?

古尔德一共留下了四个正式的录音版本,最常见的是一九五五年版和一九九一年版,前者演奏了三十八分钟,后者呢?五十一分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差异,而两个不同版本却又听来同等自然、同等具说服力?或许这正是古尔德演奏艺术最迷人的地方,也是巴赫钢琴音乐最迷人的地方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