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杜普蕾而不朽(1)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作者:杨照


因杜普蕾而不朽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85

Elgar: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古典音乐中,演奏者和作曲家之间,存在着最微妙的关系。作品必须透过演奏者才能成为音乐,但是演奏者和作曲家对于音乐的理解、诠释,不可能完全一样,不只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人,他们还常常活在很不一样的社会、很不一样的时代。每一件作品的演奏,因而基本上都是演奏者与作曲家跨越时空、跨越巨大文化差异进行的合作。作品上标写的音符与记号,逼迫他们紧密呼应,但是时空与文化的距离,又必然横生许多误解。

更困难的事实是,现代职业演奏发展出一项价值标准,从“好演奏家”要跳上“杰出演奏家”,甚至“伟大演奏家”的等级,必须扩大演出的曲目。不是说只要能演奏很多曲子就算数的,是要称职演出各种不同时代、不同个性作曲家的各类精彩作品。

钢琴的“旧约圣经”是巴赫平均律,“新约”则是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小提琴的“旧约”是巴赫无伴奏组曲,“新约”则是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奇想曲。换句话说,任何人想当演奏家,至少都要能学好这些重量级作品。可是,巴赫和贝多芬、帕格尼尼的音乐性格,有着多大的差异!更别说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多少与他们又都完全不同的优秀作曲家作品了。

演奏家有自己的风格与长处,也就必须努力调适,与作曲家的风格、感情模式相配合。他不能像我们唱歌自娱时,只唱自己喜欢的。他要一直扩充自己,把原来不相容的音乐表现成分一点一点装进来。

即便是杰出甚至伟大的演奏家,经常也有其诠释表现上的盲点。像是海顿大提琴协奏曲,就有一个恐怖的“伟大”录音版本。那是传奇大提琴家杜普蕾一九六七年替EMI录下的版本。

那个版本当年极为轰动。二十二岁的杜普蕾正在她演奏生涯的高峰。英国的EMI是古典音乐最早也是最强的唱片品牌,然而英国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却长年僻处边缘地位,好不容易出了一位拥有高超技巧又有惊人舞台魅力的大提琴演奏家,当然让EMI大感兴奋,铆足全劲为她造势行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