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任
使用指数型会计单位的壁垒之一或许是人们对政府编制的指数没有信心。1996年,我在美国(低通胀国家)和土耳其(高通胀国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证实了这种不信任感的存在。我设计的问卷中有一项,问受访者对下列描述的赞同程度:
“不信任根据通胀指数拟定的协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里的某些人可能在通胀率上弄虚作假,从而达到占老百姓便宜的目的。”
完全同意(美国21%,土耳其18%)
部分同意(美国24%,土耳其43%)
中立或无看法(美国16%,土耳其4%)
不完全同意(美国27%,土耳其21%)
完全不同意(美国13%,土耳其13%)
或许有的读者很吃惊,两个受访国家都有那么多人认为政府有可能在通胀率上弄虚作假,但他们的这种质疑是有依据的。如果美国或土耳其不曾出现过这种操纵通胀数据的事情,肯定也能在别的国家找到证据。
1983年,澳大利亚就出现过一次技术性调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事件,当时澳大利亚政府和工会组织之间签订了一份名为“一号协定”的文件。工会获得了自己一直诉求的医疗保障,而作为交换,他们默认了澳大利亚政府通过降低消费者物价指数改变征税额度,从而使得政府可以降低生活成本法案的条款对工人工资的保护力。很明显,工会接受这种实际薪酬的降低主要是因为降低的成分被隐藏在一件外衣之下,所以说也不是工会自己犯的错误。只要人们还会达成这种政治交易,只要公众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精确性漠不关心,那么这种风险就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