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蒋家:两代王朝五世而斩的家族命运(5)

家世 作者:余世存


谦卦时空的偏好有“谦卑”、“利涉大川”,蒋介石一生东求西寻,或学或盟,卑以自牧,而自性不失。谦卦“勤俭”,蒋介石勤于事业,生活简单,不抽烟,不喝酒,不饮茶,只喝白开水,提倡“新生活运动”。谦卦偏好还有“韬晦”,蒋介石多次主动下野,而能担一时一国之重,蒋介石的晚年可谓善终。

因此,蒋介石在反攻大陆无望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超越命运的安排,他自觉地改命或承担命运,在台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用得上中国文化的自家语,“花果飘零”,他为文化保存了这一点花果,一线血脉。

从一个意志刚强的人到一个圆通无碍的人,他一定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心理过程,只是我们难以知晓了,他去世前说:“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是发自内心的话。因此,他能超越一时一地的得失,从历史长周期来看待人生社会。在晚年,他还对外国人吟诵德国谚语:一、上帝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二、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三、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茂盛;四、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

1925年,蒋经国前往苏联留学,年仅15岁。这个童年压抑的少年走上社会居然适得其所,成为风云际会的热血男儿。他跟父亲聚少离多,此前,父亲将他托给陈果夫照料。在上海生活学习的蒋经国接受了激进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当时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中,刚入中学的蒋经国就带领着同学参加了游行示威。当时的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在国民党中前途无限,面对有可能“失教”、“坑爹”的儿子,蒋介石决定把经国送到北京,请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来代为管教。

但是,激进思潮、共产主义的信念深契于这个近乎“官二代”的少年心中。蒋经国在北京认识了邵力子,并通过邵力子认识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国共两党都有解决中国问题的意志和能力,只是都越来越倾向“毕其功于一役”的手段,走得最远的最刺激。激进主义与青少年一拍即合。没多久,蒋经国向吴稚晖提出留学苏联的想法,虽然内心里极端反共,但吴稚晖仍宽厚地表示:“你去试试也好。”

蒋经国通过“上海姆妈”陈洁如告诉了父亲,蒋介石直斥其“朽木不可雕也”。蒋介石曾到苏联考察过,受到过极好的招待,但他的结论是,共产学说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过,蒋介石最终还是允许蒋经国留学了。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决定允许儿子前往俄国。”这其中有多重原因,蒋介石的自信、宽容应是其中之一,他相信儿子走得再远仍会归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