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家:规矩和常识(3)

家世 作者:余世存


类似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如谈起三姐夫冯友兰先生:“我觉得芝生兄这个人,一脑门子学问,是个真正的学者。他从清华转到北大后,好一阵子不让他教课。有他的课时,学生们都准备着批判这教授。可是,他不论是在逆境里,还是在顺境中,总是那么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样子。我觉得三姐跟他在一起,心也一直很安静。”1977年,三姐病重,“我又去三姐家,带些鲜姜。那时传说姜能止痛,可是定量供应,一家才能买二两姜”。

时至今日,我们太缺少足够的个体精神的营养,这其中,就有家风家教的匮乏;而任均老人的记忆中,最珍贵的就是亲人之间的温暖、立身处世的规矩礼仪。用宗璞的话,这些最基本的常情常理常识,才是最为重要的。“不是思想型的人,她久经锻炼,仍保持常识,不失常情常理,从无肃杀教条之气,实可珍贵。”

为了了解这样一个家族的氛围,我跟克明先生交流了几次。“在社会激荡的时代,外祖父让他的女儿们读书念新学,不成为旧时代的女性,同时又有严格的规矩教育,即三从四德那种。旧养和新学的教育,使女儿们有规矩,有文化,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便有了自主择婿的要求和眼光。另一方面,外祖父以国家为念,也对女儿有重要影响。”克明先生说,“外祖父给女儿们打下了教育、修养的基础后,任女儿自主择婿,自主选择人生道路,而不像旧家长那样为孩子规定人生。”“这些家教里的东西,由女儿带到各自的家里,丈夫们也都有学养,便使每个家庭都继承了外祖父那里的一些东西,如懂规矩,如念国家。”

为了证实自己的感觉,克明先生去问他的母亲,任均老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规矩啊,让我们懂规矩。”克明先生认为,对女孩子的家教,规矩应该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这是有修养的基础吧。

随后克明先生寄来一些材料,让我一睹百年前任家家风。任芝铭先生投身时代社会变革的洪流,却在给妻子、女儿的信中体现出修养共勉的浓浓亲情。如写给妻子:“平女在家读书,恐难进步。因私塾教授,多不合法之故。来鄂后当令入此间小学也。”“我因恐宁外孙久不上学,日渐堕落,昨同老田由长沙搭车,今午来到武昌。拟令宁外孙随老田到新蔡住。俟暑假后,再送往别处上学。”“闻县中驻军均开往北伐,留者仅只一团,足见任军长深明大义,良用钦佩!四境土匪能敛迹否?人民负担,想必较前轻减。”如写给女儿:“我久出不归的主因,固然是时势所逼,不能不稍尽党员的责任。”“如果没人改正,你就能写这样好的信,那便是你读书很有长进。我真欢喜极了。……”这些家书都可圈可点,议时、议政、议教、议民生,不是我们现在所表现的家长里短,或所谓简单的嘘寒问暖,而是重视读书修养、人生境界,重视一个人的眼界和关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