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银行是最早推出手机支付的国内银行。2010年6月19日,中国交通银行携手中国联通和中国银联在上海推出了以手机SIM卡(用户身份识别卡)实现银行支付功能的太平洋联通联名IC借记卡,这是国内发行的首张SWP SIM卡。该项手机支付业务的推出将为零售、餐饮等行业提供更快速、便捷、安全的高科技支付产品,进一步改善这些行业的银行卡支付环境。
除了合作、模仿、阻止、超越策略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直接并购第三方支付机构。例如,2012年起,平安集团将互联网金融创新视为集团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并购打造支付全产业链,凭借支付公司,平安已经可以在原有的平安一账通、平安银行卡等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支付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平安付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平安付)是平安集团旗下一员,由平安集团旗下的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通过并购,平安付旗下已经拥有两家支付公司——深圳市壹卡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壹卡会)及上海捷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捷银)。
通信运营商
互联网通信运营商为第三方支付提供支付交易信息的通信渠道(固网通信及移动通信)。在移动支付领域,移动通信运营商还能够作为代理结算机构(小额支付费用可直接从手机话费账号中扣除)。
互联网通信运营商是连接用户、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要桥梁,对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对于传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通信运营商主要提供POS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通信。对于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通信运营商主要提供线上的支付通信服务。同时,互联网通信运营商还为创新型支付公司的移动支付业务提供支付通信服务,并且这一功能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POS机支付。以此为展开,三大运营商相互之间视对方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然而,微信的出现使三大运营商忽然意识到,它们有可能和银行一样沦为单纯通道,微信才是真正的对手。但是,相比于微信,运营商的劣势明显:它们缺乏将自己的用户转换为支付客户的基础;营利过于依赖自己的通道功能;利用自己的通信业务展开相应的支付业务,却忽视了用户对于支付已然形成的使用习惯。也正因为如此,通信运营商的停滞不前使它们错过了最好的创新机会,错过了引领移动支付法则、构造移动支付营利模式的最佳时机,而被微信、支付宝抢占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