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被放逐的抱怨者
五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他们告诉我,我理解错了题目,我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错了人生。
——约翰·列侬
原定的工作被正式告知泡汤了,待业时间被无限延期。从待业变成失业,非常不适,我陷入了一场自我挣扎中。我觉得自己应该收拾心情赶快寻找下一份工作,却又无动于衷地放弃所谓的反抗和努力;我想独自一人静一静,却又想跑到热闹的人群中藏起来;我不愿意同他人交谈,却又想找个人大喊大叫;我想让自己陷入沉睡中什么都不想,却又整晚整晚的失眠。我开始觉得很多事情都让人心生绝望,当你以为结局已经注定,梦想即将实现,美好近在咫尺的时候,一转身却发现再也转不回来了,于是一切越离越远……我开始自我厌弃,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好,这种无力感和失落感让我烦闷痛苦,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似乎往哪里走都是一条死胡同。我想写一些东西,却又发现太久没有写了,总也表达不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我发现自己变得迟钝了,却不知道如何摆脱,似乎我总是与坏运气同行,我非常烦恼。
我再找工作至少得几个月吧?招聘到处都是陷阱,我能不能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我没有工作钱从哪里来?没有工作的日子里,以前的积蓄能否支撑我活下去?我怎么面对父母亲戚的眼光?别人肯定幸灾乐祸吧?我怎么告诉小Z,我当初真应该听她的吧……我很明白我不应该这么消极,而是要重整旗鼓赶紧找工作,却没有力气,也无法恢复。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是三个单词:焦虑,自责,犹豫。我也明白,进入社会之后,总要面对各种不公平,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有时,现实甚至惨不忍睹,你永远不知道明天的你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些没说出口的不代表不存在,真相总被掩藏,在被揭开那一刻,鲜血淋漓。沈从文在《边城》中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可是,我做不到。我已经这么悲惨了,为什么还不让我哭呢,为什么不让我抱怨呢?
这样过了一周,我渐渐地发现父母亲戚只是给予适时的支持和鼓励,别人甚至没有提起我的工作,似乎都没有关注我,小Z依然经常打电话给我,了解事情之后只是让我放平心态,再找好的机会。我重新计算了下我的财产,还有近10万元的现金,能够支持我一段时间的开支。我担心的那些事,都以相反的方式发生着。周围的人为我可惜,为我打抱不平,却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多么大的事,甚至觉得这份工作不要也罢,它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机会。于是,我也开始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了。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试验者每周日晚把下周烦恼写下来投入烦恼箱。3周后心理学家在试验者面前打开箱子逐一核对,结果90%的烦恼都没有发生。据统计所得,一般人的忧虑有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而92%的忧虑从未发生过,而剩下的8%则是能够轻易应对。烦恼都是自找的,你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忧虑,其中却有90%是瞎耽误工夫,明天的事交给明天。也许我该停止自怨自艾,停止抱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