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去脉:明君也难终(2)

中国盛世 作者:冯敏飞


周统治者认识到:他们取代商朝并不是天注定的,商朝有无数的可能扼杀周人的革命。最关键一次,已经抓了当时尚不成气候的姬昌,可纣王贪恋美色,放虎归山。结果,不可一世的商朝被姬昌的儿子姬发灭了,纣王和他宠爱的苏妲己双双自杀。周公等人吸取历史教训,对着美丽无比的苏妲己尸体还要射上三箭,割下首级,挂上旗杆示众,以示同“祸水”决裂的决心。关于此事,民间传说更生动:苏妲己并没有自杀,被周军绑赴刑场问斩。没想到,苏妲己比他们想象的还漂亮,行刑的士兵给迷得手都抬不起来,只得让总司令姜子牙亲自动手。姜子牙当时已90岁,战场上杀敌如麻,还想把商王朝的遗属全都杀光。然而,面对这个狐狸精般的美人他也变得心旌荡漾起来,举得起刀砍不下。无奈,只好下令把她的脸蒙起来,这才终结一段历史。

然而啊,周公是人,会死!周公这样的人不常有,不是谁都有心且有能力有效地教导君王!而君王也是人不是神,再好的人都可能走向他的反面。没过太久,康王就变。康王没像纣王那样丢江山,只是侥幸。而康王之后,一个个似乎有意弥补这侥幸。

西周共传13代,其中第12代宣王似乎康王再生。宣王广开言路,警告官员不得贪污,形势很快转好,诸侯们纷纷来朝见,周室威信恢复。西北的狁和西戎,经常直接威胁都城镐京。宣王大规模反击,迫使他们向西北败退。同时对薰育、昆夷和狁发动战争,使他们不再敢进犯。另外还征伐东南的淮夷和南方的荆蛮,在十多年间进行了不计其数的战争。《诗经》中的《出车》、《六月》、《江汉》和《嵩高》,就表达他们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战争英雄的赞美。因此,这时期有“宣王中兴”(公元前827-前782)之誉。但宣王只是有些战功,他晚年深居宫中,贪图享乐,而又因频繁用兵造成国库空虚,南国之师尽丧。

宣王的儿子幽王更糟。公元前780年镐京大地震,岐山(今属陕西)崩裂,泾水、渭水和洛水三条河流涸竭。赵公连忙向幽王进谏:“山崩川竭,象征人的血液干枯,肌肤消失;岐山是我们周人的发源地,居然塌崩,不可小视!只有政通人和,可能消除天怒。如果还是政不通人不和,恐怕要出大乱!”这样的话,幽王听着不舒服,一扬手命人将赵公驱走。没想到,又有褒国(今陕西汉中)君褒珦来进言,说得更难听:“大王既不听上天警告,又不听大臣进谏,怎么治国啊!”幽王大怒,将褒珦打入大牢。

于是,400年前的历史重演:褒珦的家人为营救他,精心挑选一批美女敬献幽王,其中一个就是后来同样臭名昭著的褒姒。幽王一见美女,也什么都抛开,不但释放褒珦,官复原职,还提拔褒姒为王后。从此,幽王一方面千方百计取悦褒姒,众所周知的“烽火戏诸侯”典故就这样发生;另一方面,不惜把原配妻子申后废掉,将申后所生的太子姬宜臼贬为平民,随后又命令申国杀掉姬宜臼。申国不忍心杀,幽王就废申国的封号,并调兵征伐。在这种情况下,申国只好联合附近的蛮族部落迎战。因为大臣不肯卖命,而诸侯又误以为烽火是开玩笑不救援,镐京很快陷落,幽王被杀,西周的历史也就此完结。

当然,“成康之治”连康王活着的时候都没能延续,并且西周覆亡的原因,远不止康王、幽王好色误政,还有其他诸多。比如康王后期好战,征战不断,劳命伤财,最终导致后任南征伐楚全军覆没;比如康王变得嗜杀,战俘多被杀戮;又比如厉王大搞“国进民退”,把大大小小的行业收归政府经营,与民争利;再比如厉王大搞“红色恐怖”(周朝崇拜红色),派秘密警察抓所谓的诽谤者,残酷镇压,导致人们见面不敢说话而只能用眼神示意……行文至此,我不由想起民主革命先驱梁启超所悲叹的:“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此真可痛哭也。”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揭露:“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恐怖的目的是稳定。但这种稳定并不是太平,它只是缄默而已。”当时便有人戳穿这种假象。厉王得意地说:“怎么样,终于没人敢诽谤朝政了吧?”大臣召公虎冒死驳一句:“只不过堵人们的嘴而已,并没有解决问题!”那句有名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则溃”,就是这位大臣说的。是的,有了问题如果自己不主动解决,总有一天会有人帮你解决并连你一块儿解决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