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也是如此。一到傍晚,他们就会凑到校外的大排档上,一边喝啤酒,一边热烈地谈论政治。比如中国今后的走向、法律制度、经济问题、外交政策、贪污腐败问题……在我看来,他们的讨论有一定的深度与现实性,而且许多学生认为这些问题与自己的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日本的大学,要是有这样的学生,周围的人肯定会把他当成个“麻烦人物”,对其敬而远之。不仅年轻人如此,在整个日本都弥漫着一股氛围,大家尽量避免在人前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或者尽量不主动讨论政治话题。这恐怕与日本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关,也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有关。
但是,在中国的社会谈论政治,既不会招人厌烦,也不太需要分场合,除非是在报纸、电视、会议等公开场合。知识分子自不必说,从出租车司机到在校学生,无论是谁,都在日常生活中谈论着政治话题。他们的意见往往也是辛辣而尖锐的。因为在中国,对各种“政策”进行批判(非政治)是用不着忌讳的,至少在私人场合下,或朋友之间。
那么,中国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忌、完全开放的国家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存在着一些板上钉钉的禁忌。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不直接谈论或质疑共产党领导权的问题,其他的话题,尤其是与经济、社会政策相关的问题在原则上都是可以灵活谈论的。当然,与共产党领导权有关的问题既广泛,又模糊,需要认真、慎重地去对待,免得麻烦,也要注意具体的表述方式。但一般来说,根据我的经验,除了一些个别情况,至少不会出现“只字不许提”的情况。比如我在中国国内的多家媒体上,就发表过多篇专栏文章,探讨了关于西藏问题、民族政策、人权、政治体制改革等触及到宏观政策核心的问题。当谈论这些敏感问题时,不得不承认,我始终有意规避那些牵涉到中国共产党执政权或合法性的表达方式。我认为,只要是善意地讨论中国的现状与未来,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表达方式的调整来加以应对的。可见,中国的意见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换作媒体始终拘泥于政局讨论,而非政策讨论的日本,应该做不到这些吧。
日本是堂堂的民主主义国家,言论自由、结社自由、集会自由、出版自由以及参政权都受到来自宪法的保护,日本也可以说是法治社会。但在这个国家,存在着许多“眼睛看不到的忌讳”,它是来自文化,甚至是意识形态上的限制。
这些忌讳就好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周围,只要一说出口,马上就会遭到猛烈的抨击,最后不得不以修正和谢罪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