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
寒冬,一哥们儿站在楼道口,穿着大裤衩和拖鞋。他看着满地的积雪,惊讶地喊道:“什么时候冬天了?!”
这样才能被评为“超级宅男”。
或许你身边就有这样的奇人,倒不是他们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这样的人格特质让很多人感觉好奇。因为换作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做到他那样的“与世隔绝”,很多人是无法脱离群体而生活的。
有些人天生就是考试的料,有人天生遇见考试就腿软,智商永远跟不上成绩的要求,不知有多少人艰难地啃书本后告诉自己原来和知识的距离看似近其实远在天边呢。
宅人不一定都是乖孩子,想必真正的乖孩子是缺少创造力的,真正的生活不在书本里,而在你是否有能力感知生活,去触碰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为满足别人而把自己装修得华丽丽,但心灵中恰恰是虚的。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成绩优秀的人在大学里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过去积累的压力在顷刻间释放,为了这一天做了多少虚假的自体能做的事。
虚假的自体是客体关系理论下的名词儿。温妮科特是很多人都喜欢的精神分析师,他说孩子在和客体互动中为了让自己得到照顾,会发展出和自己的意愿相反的能力来迎合环境和养育者的要求,貌似是乖的、懂事的、顺从的,其实是一种愿望得不到满足后的妥协或者折中。归根结底,孩子压抑或者转化了自己的要求,也就是虚假地创造了一个更符合环境的自己,并且认同这个自己就是这样的,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活下来”。
我在做精神分析的过程中经常反复提出“活下来”这三个字,原因就在于,我们每个人都为了让自己适合环境而做了很多事情,只是多数时候我们意识不到,这是种本能,不然我们根本无法调节现实和想象间的差距,以及自恋挫败后的“绝望”感。
无论对自己,对他人,这种“活下来”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有人若难以处理过程中的冲突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其实就是以往那种活下来的方式过时了,或者防御机制崩溃了,这些都会导致危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