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提到耽美,也是从日本传过来的称呼(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耽美,沉溺于美,详细解释则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瑕的美”)。
恐怕没人会否认喜欢美好的事物,更何况在建立审美的关键年龄看着这些漫画里面的情节,很难不被吸引,那些精致的场景,人物,爱恋,无不扣紧着每个人的心,足见作者心里那份对美的渴望。
这也是精神分析提到的生本能激荡出来的动力,焕发一切生机去描绘美,呈现美,有时哪怕是极致的(包括不能在一起,或彼此折磨,又与死本能相关了)。人的精神动力很奇妙,呼唤生也向往死,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爱恋充满挫折,结局以悲剧告终,让我们流泪、扼腕叹息时才是作者希望达到的目的,那些大团圆丝毫勾不起人的唏嘘和自我虐待感。
换句话说,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多少存在自虐倾向,不然,不会对这样的故事上瘾,明知结局不妙,还控制不住要去看,要去记忆,要去投入,干吗这么和自己过不去?
其实,这些都不是故意的,想必作者写它们时也充满了纠结,同时有享受,写作是个分裂的状态,把自己想象成人物还不止一个,转换身份去体会每个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话,不分裂才怪。
耽美的魅力在于抓住了普世的美好,里面那些暧昧更是一种欲语还休,挑动着读者的神经,尤其是女孩子们。我接触的女孩子,她们从小学也许更早就开始接触耽美,那时她们还不知道爱情到底是什么,仅仅被画面与情结的唯美与暧昧吸引,如同在一张白纸上勾勒出最初的那份打动,一定印象深刻,或许那种喜欢不亚于初恋,是自己与一个故事的恋爱。
然后1998年前后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动画,叫《百变小樱魔术卡》(又译《魔卡少女樱》),一个叫小樱的小学四年级女生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神奇的魔法书,从而开启了一段神秘之旅,展开自然界与生活之间的探索与拯救,最终让世界恢复安静的故事。
这个漫画估计很多90后女孩子都看过,小学生的身份很容易引起共鸣,里面的萌元素以及隐约透露的耽美情节(木之本桃矢和月城雪兔)恐怕是开启个人心中对类似故事喜爱的大门。随着网络的普及,明的暗的各种漫画的流行,特别是CLAMP组的出现,让很多人臣服和沉迷于她们写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