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府大数据观(2)

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 作者:徐继华


三是跟踪决策实施,持续改进公共管理与服务。大数据不仅能为政府提供决策产生机制,而且能根据实际需求和公众体验提供相应的决策信息反馈机制、决策调控纠偏机制。例如,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在线教育平台向全世界免费开放高质量的学习课程,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学习者在上面学习、使用,这样它们就能搜集更多的数据,从而研究世界各国学习者的行为模式,使知识传播的形式不断优化、效率不断提高。任何错误都会在互联网上的千万双眼睛的关注下无所遁形,而教师之间、大学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变得高下立判。教育在我国本身就是一种公共服务,与传统的派驻专家组的方法相比,大数据对于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的改进而言也许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大数据使得公共管理和服务变得可以监督、全过程监督、全员监督,为避免政绩工程和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提供了一种可能。

从行政主导到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公共服务方面,大数据观的树立有助于使政府改变传统的指令导向的公共管理模式和供给导向的公共服务模式,开启人本导向、需求导向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新模式,为公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一是全面感知,使政府行动更有目标和效率。在大数据的辅助下,政府一方面能够实时、全面感知和预测公众所需的各类服务和信息,及时发现需求热点,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办事、便民服务;另一方面,对公民需求的多维度多层次细分,把面上的需求判断变为对需求细节的感知,使政府服务更精准、更个性化。例如,北京市公交部门于2013年9月推出定制公交平台。市民可在该平台上提出自己的出行需求,公交集团则根据出行需求和客流情况设计线路,然后在定制公交平台上招募乘客、预订座位、在线支付。根据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向开行商务班车,保证一人一座,每日出行费用远远低于自驾车或乘坐出租车。

二是快速响应,有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公众满意度。基于实时数据分析,政府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响应和处理公共事件和公众诉求,而且能够把事后响应变成事中响应和事前预测,把人身安全威胁和财产损失和给公众带来的不便减到最少。例如,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就是因为政府的舆情研判能力不足,贻误了最佳处置时机,从而陷入被动,损害国家形象,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现在已经有一些机构向政府提供大数据的网络舆情监测服务,通过抓取海量数据监控社会舆情和公众情绪,为政府提供一个了解基层民众呼声和意愿的重要方式。舆情监测得越早、研判得越准,就越能早发现、早应对、早引导,将有可能酿成重大舆情危机的不稳定舆情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公众参与,形成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政府要维护庞大的社会良性运行,不能仅依靠公务人员的力量,还应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这与互联网带来的一种新的资源组织形式“众包”不谋而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