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了?梦想面前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害怕反对?反对声只是检验梦想的试纸,如果因为家人的反对、女友的哭诉、朋友的劝阻就止步不前,那就算真的去做了,以后遇到困难也会知难而退,倒不如放弃更好。害怕失败?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选择未知的路才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人生四问第四问:该不该信仰年轻?只有一次的青春难道不该奋力拒绝现实,为梦想奋斗?作为一个北京人,很多人对我说的两句话一直让我非常反感。第一句是:“你是北京人你那么努力干吗?”第二句是:“我很羡慕你能完成自己的梦想。”如果你有一个梦想,只有你自己能保护它。记得有一次公司组织去十渡玩,在一整天的爬山后每个人都筋疲力尽。在即将达到终点时我迷迷糊糊地和团队走散了,整个团队几十个人,只有我一个人因为迷路而登上了顶峰,其他人都因劳累在近在咫尺的顶峰前选择直接去坐缆车了。如果我没有走散,可能会顺应团队而错失登顶。虽然山顶上风景不佳,但在那里我告诉自己—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一味从众,就有可能失去登峰的机会。
当大家都很累,反对再走下去时你是否有勇气坚持?太多人在前辈的否定、家人的反对、社会的质疑面前妥协了。坚持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让我有存在感,这是完全不同于大学的迷茫。那时我悠闲,却迷茫;现在我忙碌,而充实。坚持自己所想,做自己所爱,全身心地投入,这事儿本身就酷极了!
青春是一场与现实的较量。数的不是1、2、3、4、5、6、7、8、9、10,触目惊心地数着21、22……25、26、27、28、29、30。有人在21、22 的大学温床中信誓旦旦要追寻梦想,有人到23、24 时一毕业就已经开始妥协,有人在26、27、28 时最终力不可支退出比赛,也有人咬牙数到人生的30 岁还在坚持梦想。要么倒下认怂,对现实俯首称臣,就连借酒浇愁每每碰杯听到的都是梦碎的回响;要么抵御被磨平棱角,做出坚持自己的深刻反叛,那种全世界都改变不了的倔强,最终我们就只好等着它来改变世界。
为什么旅行后辞职的人那么多?他们借由旅行,跳出固化的生活篇章,于是自然而然地选择让这场闹剧戛然而止。二十多岁时心是敞开的,一场旅行中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可能会改变人生方向。台湾,一个原本对大陆朋友相对陌生的地方,一个大部分人不会想到纳入旅行目的地的地方,究竟有什么力量吸引我一次次身不由己地前往?无意间翻看蒋勋的《少年台湾》,我在封面的一段文案上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