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会风气得以净化(1)

倾覆与重构: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大起底 作者:顾伯冲


社会风气得以净化

死亡的教育总比知识的教育要更深刻,让人沉思。一场场农民起义之后,人们面对那座座旧坟新茔,那一个个令人心颤的伤亡数字,那充满哀怨的呼救,明白了生命原来是如此脆弱。与此同时,紧紧裹在人们身上的各种伪装都在这一刻被撕开,人性之光重新绽放出来。残酷的战争,自然给从战争硝烟中走出来的人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风俗是自下而上形成的,风气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社会风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最高统治集团的行为导向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深受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策略的调整、文化教育的不断变化的影响,这几者良性地结合,才能共同将过去污浊的社会风气进行净化。

一个新朝代初期,统治者总是趋向于与民休息,尽力地恢复生产,增加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加人口繁衍,巩固政权,由此催生的社会风气是向上积极的。到了鼎盛时期,权贵们就趋于腐化,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没有了正气,歪风邪气却很盛行。特别是每当王朝末年之际,不仅官场腐败透顶,而且社会风气也很坏,礼义廉耻扫地,人与人之间毫无诚信可言,无休止地勾心斗角,赤裸裸地欺诈,明目张胆地抢劫,每个人心灵的围墙始终筑得高高的、牢牢的。处在社会中层的人虽然没有多少势力,但他们有钱、有田,在向往与羡慕心理的驱动下,慢慢地跟着学坏了。由此,人性被实际功用与庸俗交往的法则替代,物质的联系遮蔽了彼此之间生命与心灵的联系。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那些既无钱又无势的社会底层人员,要么甘于寂寞,要么铤而走险,去偷、去抢、去骗,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像瘟疫一样地蔓延开来了。

秦朝末年的社会风气显然是集成了战国时期秦国的风气。商鞅变法,秦国以法治国,君主专制,喜好征战。秦朝的社会风气是人人自危,刺刀统治下的暂时和平,老百姓在惶恐中度日如年。

宋朝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党争频起,贪官肆无忌惮,皇帝不务正业,毫无危机感。金兵的铁蹄,把赵宋王室赶到江南。但是,宋高宗出于一己之私,害怕被金兵掠而北去的他的老子和老兄回来收回他们的皇位,竟重用当了金兵俘虏又被派回来做奸细的秦桧。秦桧以“莫须有”之罪,杀了抗金大将岳飞父子。朝野上下,一片白色恐怖。忠奸不分,黑白颠倒。南宋王朝一开始就坐胎不正,便可知以后下场了。对于赵宋王朝的社会风气由好变坏,生在北宋末年,长于南宋初年的大诗人陆游曾写过一首五言诗《岁暮感怀》 :

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

人材兼南北,议论忘彼此。

谁令各植党,更仆而迭起。

中更金源祸,此风犹未已。

倘筑太平基,请自厚俗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