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认识我的陌生人女儿(3)

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犹太教育教会我的事 作者:吴维宁


刚回到家时,老大小雅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我趁着她睡觉上网、待客、打扫家里,等到夜深人静我极度困顿时,她却开始清醒,要吃饭、玩耍、上大号、肚子不舒服。再加上她不能一次睡长时间,每三四个小时要起床吃一次奶,吃完奶还要玩个一两个小时才要睡,所以回家3天后,在极度疲倦之下,我几十年来“白天活动、晚上睡觉”的规律生活从此结束,开始了她睡我就睡、白天不接电话、不接访客、家事能不做就不做、全心全意“为宝宝而活”的日子。还要工作的老公,则一手扛起采买、煮饭、擦地、半夜起床帮我照顾小孩等家务活。一直到第二个月开始,我们才逐渐在摸清楚她大概的时间表下,开始出门散步、访客、吃饭……一步步地重建自己及家庭生活。

这种时候真的让人觉得,如果可以定时定量地喂宝宝、宝宝可以半夜不吵闹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很多家长在碰到哭啼不停的宝宝时会骂他是来讨债的!

然而,这些辛苦的日子里,我用心回应她的需求、配合她的时间表来了解她的个性及习惯,却不知不觉地养成了“站在她的立场”替她想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对于以色列幼教的这个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全力配合新生儿的作息

我觉得,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的生活,本来就要相互妥协。不过,对方如果是可以沟通、有自主能力的大人,妥协的部分可以少一点、要求可以多一点,毕竟,合不来可以拉倒。就像谈恋爱需要时间相互认识,养小孩也是。但当对方是个什么都不懂、完全依赖本能生存的婴儿,“认识”她/他最快的方式,就是大人先放弃自己的生活一阵子——大人累一点、饿一下、少见一下朋友又不会死,没什么道理要求新生儿配合你的生活习惯而受折磨。

再说,不认识、不了解自己的小孩前,怎么知道怎么做对他比较好?四个小时吃一次奶、爱哭就让他哭到够,这种一体适用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为了小孩好?还是为了大人自身的方便?

终究,这个理论除了科学解释之外,更重要的哲学基础是把宝宝当成有自己性格跟需要的人吧?如果不能从一开始把婴儿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反而用孝不孝顺、搞不搞怪这种以父母为主体、子女不管有没有能力、能不能理解都要配合大人的方式来看待,将来父母又如何了解孩子其实是有自己的个性跟需要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