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努力弥合战争创伤的前南足球(1)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作者:黄健翔


巴西世界杯的32强里有两支前南地区球队:克罗地亚和波黑。这两个队球星不少,有皇马的莫德里奇,拜仁的曼朱基齐,曼城的哲科,罗马的皮亚尼奇,还有贵州人和的米西莫维奇。而其他前南地区的其他球星,如曼联的维迪奇,罗马的利亚伊奇,曼城的约维蒂奇,切尔西的伊万诺维奇,马其顿的潘德夫,斯洛文尼亚的汉达诺维奇,还有尤文图斯的武齐尼奇,就只能当看客了,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所以很容易产生一种想法:如果南斯拉夫没有分裂,如今这些分散在各个国家的球星,还能一起组个队参赛,那会怎么样,会不会很牛?从1996年欧洲杯起,每届欧洲杯或世界杯正赛,都有前南球队的身影。印象中,每次大赛前后,都会出现这种论调,就连平时也有人怀念。不光球迷这么想,当下很有名气的足球记者乔纳森·威尔逊就说过,20世纪90年代初的前南斯拉夫队,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球队。

欧洲的“巴西”

回望过去,南斯拉夫足球的确有光彩照人的时候,所以才有人留恋。

这个国家诞生了许多运动天才,尤其擅长大球项目。足篮排都拿过奥运会金牌,男篮五次夺得世锦赛冠军,足球起步早、水平高。2013年夏天,央视电影频道放了一部塞尔维亚电影《梦的味道》,讲述1930年南斯拉夫到乌拉圭参加第一届世界杯的故事,当时因为路途太远,欧洲只去了四个队,南斯拉夫2∶1赢了巴西,打进四强,还有两名球员入选最佳阵容。

在欧洲,从前管南斯拉夫叫“欧洲的巴西队”,因为球员脚法细腻,踢得漂亮。最晚从1950年世界杯起,就有欧洲媒体说南斯拉夫踢的是巴西风格。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豪门贝尔格莱德红星的主场,也叫马拉卡纳,跟巴西里约那座殿堂级的球场同名。

人们怀念南斯拉夫足球,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他们在即将分裂的时候,涌现出了一批球星,并夺得1987年世青赛冠军和1991年的欧洲冠军杯。他们看起来前途无量,但在当打之年被禁赛,所以很让人惋惜。那南斯拉夫足球为什么强?他们的独特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一个国家的足球,离不开所在的人文地理环境。南斯拉夫足球的辉煌、特色,乃至遗憾、悲剧,都跟这个国家的命运有直接关系。二战后成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国家,两种文字,三种宗教,四种语言,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条国界。

不同的民族,会出产不一样的球星,孕育出不同的风格。过去,南斯拉夫足坛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每个共和国,都有被普遍接受的种族特征。斯洛文尼亚人极其擅长防守,紧跟对方前锋,不屈不挠;克罗地亚人有日耳曼民族的那种强烈偏好,迅速抓住机会,果断射门;波斯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是极具创造力的盘带高手、传球大师,但偶尔在战术上不够敏锐。”

不同风格能相互竞争,也能形成互补,组合在一起,从而诞生出强大的队伍。夺得1991年欧洲冠军杯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队里有七名非塞尔维亚族的球员,其中普罗辛内茨基是克罗地亚人,萨维切维奇是黑山人,萨巴纳佐维奇是波斯尼亚的穆斯林,潘采夫是马其顿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