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来者居上:东方能量获取(11)

文明的度量 作者:(美)伊恩·莫里斯


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公元前200~公元200年)

古代中国在汉朝时期[公元前20 ~公元220年,通常被划分为西汉/前汉时期(公元前206 ~公元9年)、王莽改制时期(公元9~23年,也称为“新朝”)和东汉/后汉时期(公元23~220年)]是个庞大而复杂的农业帝国,在很多方面都堪与同时代的罗马帝国相媲美。然而直到最近才开始有人将罗马帝国与汉帝国进行系统性的比较,而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考古证据的全面比较,如能以量化的形式更好。除非有这样的比较结果可供利用,否则这部分的估计必然是非常印象化的。

最普通的对汉朝经济的研究结果,几乎没有提供什么统计数字,但文献资料和对汉朝考古证据的定性分析,的确使尝试性的计算变得可行。汉朝最发达的农业在中国北方,特别是中原地区,但似乎明显不及当时最高产的罗马帝国先进。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都显示,公元前1世纪时,中国即使最成熟的铁器加工业都无法与罗马帝国相比,而且在公元前第1个千年中,铁器只是非常缓慢地在中国农业中得到推广。公元前200年时,青铜工具、木制工具,甚至骨制工具和贝壳制工具,都比铁制工具要常见。关于犁的考古证据是有争议的,金属头的犁似乎到东汉时才得到普及。大规模使用犁牛和用砖衬井进行灌溉,似乎也是东汉而不是西汉的特色。文学作品也描述了一系列汉代出现的耕作方式改进,起始于公元前100年左右赵国的“轮作法”,但这些改进方法到底在多大范围内实施了,就不得而知了。很多最高产的技术和机械,也许只局限于东汉的精英阶层使用。

给人形成的印象是汉朝的农业生产力不及罗马帝国,尤其不及尼罗河谷的灌溉农业发达。这也许不仅是印象。生产力在公元前200~公元100年之间肯定是增长了。贾思勰写于6世纪30年代的《齐民要术》一书,也表明农业技术(特别是水稻种植技术)即使在农业组织和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也不断改善。许倬云搜集的文献资料表明,汉代农业是高度成熟的,但仍不及贾思勰时代的中国农业发达,也许也不及罗马帝国的农业发达。对汉代和罗马帝国成人身材的骨骼证据和营养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进行系统性的比较,将是极有助益的。

似乎没有任何全面的考古出土物目录,可供我们对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定居点遗址的物质产品的丰富程度直接进行比较。对公元11年因黄河泛滥被淹没的一个村庄三杨庄新近的发掘记录的全面出版,将尤其富有价值。该村发现后,立刻被冠以“亚洲的庞贝”的称号。遗迹保存非常完好,考古学家们甚至发现了村民们在泥泞的田地中逃跑时留下的脚印。不大引人注目但却更具价值的是,至今可查阅的简要报告中描述的有着黏土屋顶的砖砌房屋,简直就像是稍小版本的同时代的罗马房屋。村民们的农具配备得很好,很多都是铁制的。从留存下来的黏土模型和布局证据判断,汉代城市里的房屋无疑是非常精美的,但总体的考古记录显示,中国的城市比罗马面积要小,结构也比较潦草。

文学作品中有大规模铁生产的描述。新近在朝鲜的发掘也发现了建于公元2世纪的令人惊叹的炼铁设施。沙伊德尔提出,罗马的货币供应大致是汉帝国的两倍,罗马最大财富值也是汉朝最大财富值的两倍。这些统计数字也许与人均能量获取水平只有松散的关联,但验证了人们认为西方古代时期能量获取水平高于东方的印象。汉代的能量获取水平似乎也低于宋代。至少从已公开的汉代考古证据来看,没有任何成就堪与宋代的煤铁使用、道路建设、技术革新、金融工具或者远程贸易水平相比。不过,与草原游牧部落和东南亚间的贸易在汉代的确有迅猛增长,而且如我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所提到的,到公元2世纪时,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贸易接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