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遗老遗少的萎靡腐朽(2)

张爱玲情传 作者:温暖


他虽于1957年离世,但其实这多出的光阴,对他而言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张爱玲写过他对自己的毒打和摧残,却没有写他后来对自己教育经费的接济。这是非常不合老爷子心意的,搞得张廷重对此十足的气愤,却也无法可想。父亲跟女儿之间的仇怨算是结成了,以至于属于父亲世界的这一半,对张爱玲来说始终是阴暗的、冷清的,甚至邪恶的,总与不好的色调联系在一起。

父亲带给她的生活基调像是一个真真切切、凄凄惨惨的噩梦。她游离于梦境和现实之间,对父亲的恨,夹杂着她对这个家的所有隔膜,所有依赖,都停泊在心灵的港口,仿佛乌云压着海面上的飓风,吹折了云头翱翔的海鸟的双翼。

起先是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张廷重和黄素琼一度意见相左。女儿的天分其实颇让他们二人欣喜和自豪,然而一中一西的迥然不同的思想意识,使得父亲的教育模式,大抵承袭过去八股文似的私塾教育的脉络。

《汉高祖论》成为张爱玲每天的必修课,背诵着,也硬着头皮适应父亲对自己的教导和训诫。鲁迅曾描绘过中国人对儿童教育的忽视,叹息自己幼年时看的书中的插图,清一色都是些钟馗恶鬼的模样,加之老妈子们那绘声绘色的解读,愈发让小孩子们对鬼魅的世界心生敬畏和恐惧。

而国外对于儿童的教育就不一样了。外国孩子有色彩鲜艳的插图做陪衬的童话书可以看,格林童话中的唯美的诗意般的境界,把孩子们的想像带入一个王子与公主、玲珑的城堡、圣洁的天鹅,以及充满爱和幻想的金色世界。

妈妈被父亲的一封忏悔信劝回上海的时候,带回来的,就是对张爱玲这种西洋式的教育方法。蕾丝的小裙子,是妈妈把她打扮成童话里的公主的见证。可是如今,后母却只能抛给她一些旧衣服,以便省下钱来多抽两袋鸦片。同样陈腐不堪的后母孙用蕃,同张廷重一起成为“惺惺相惜”的一对朽木,使这个家庭的窗子外面,那挟着细雨滋润的芳草香气的春风,再也无法化入阴暗闭塞的宅邸。

张廷重是不争气的,他身上存有封建遗老遗少的全部缺点。可做母亲的,在儿女面前,除了包容的、博大的母爱而外,却无法表露其他对父亲不满的痕迹,或者即使表达了也无用。

而张爱玲的母亲,又是这样一个兼具东西方美德的新派女性。这强有力的支撑,本该弥补张爱玲心头那走了样的父爱,可是母亲的关怀,却也是时断时续,若即若离的,如同一个美梦般容易破碎。

行尸走肉般的父亲根本无法再现这个大家族昔日的辉煌耀眼、不可一世。他,连同那个一样醉生梦死的后母一道,成为阻隔张爱玲幸福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一堵墙。

曾几何时,她在父亲面前,似懂非懂地吟出“商女不知亡国恨,至今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时,父亲不也曾流下痛悔的眼泪么?他对自己朝代的一去不返,对自己显赫家族的没落兴衰,亦不是没有丝毫感触,没有任何情感寄托其中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