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个证据,之前那个民国政府的一个总理,叫熊希龄。那时候大清刚亡,一个老太监从宫里出来,给撵出来了。熊希龄听这太监说,前朝皇上乾隆啊,他的生身母亲不是钮祜禄氏,是谁呢?是热河山庄里头一个叫傻大姐的宫女,说是她,而且前前后后讲得很详细。熊希龄就把听来这个事儿,跟当时的大文豪胡适先生说了。胡适一听,觉得有根有据的,就在自己的书里把这记下来了,这也成了判断乾隆身世的一条证据。反正,总而言之,这个确实是未解之谜,就他到底是这个雍正皇帝的夫人生的,还是他在外边私通,跟人家的私生子,这现在真就搞不清楚了。
那么和这个传说相比,后一个传说的脉络更为清晰。前面我们说他一半是汉族血统,那个叫李金贵的是汉族宫女。后一种传说,索性他就不是满族人,是汉族人,什么传说?就我前面提到的海宁陈阁老说法。
陈阁老叫陈世倌,当时呢,是在大清在朝为官,老家是浙江海宁,海宁这个地方出了不少名人,徐志摩,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再有就是金庸。那么这个传说怎么来的呢?他说是这么个过程。说陈阁老在朝为官的时候,那些皇子,包括像这个四阿哥,就后来的雍正,都广泛结交大臣,大都为了自己将来能够登基,得有四梁八柱,雍正跟陈阁老关系发展得很好。有这么一天,陈阁老的夫人生了个孩子,是个男孩,就在这一天,雍正的夫人钮祜禄氏,生了个女孩。你看,巧了,一天生的,自个儿好朋友。这个雍亲王就说了,你们这么着,全家连夫人带丫鬟到我们家来,在我们这吃顿饭,咱们庆贺庆贺,咱们这孩子见个生。这皇子说这话了,陈阁老带着家里人就来了,咱们都知道抱着孩子嘛,都得喜欢喜欢,这样就要丫鬟把陈阁老这儿子,抱到屋里面来了,钮祜禄氏在里边,坐月子,躺在床上抱着自个儿的女儿。
抱进去是陈阁老的儿子,可在里边待了大概有一个小时左右吧,抱出来了,抱过来,陈阁老的夫人、丫鬟还有他本人一看,大惊失色,抱出来的是个女孩,不是他们的儿子。这个女孩是谁?雍亲王钮祜禄氏生的女儿,那这个事,在朝为官的陈阁老心里很清楚,他们是想要个男孩,因为只有你生出子嗣来,在康熙那儿才更加得宠,这时候他生的是个女孩,当天就玩了个狸猫换太子,就换走了。陈阁老知道,这事打落牙往肚子里咽,胳膊折了退袖里, 这事不能声张,而且一声张,必是杀身大祸。所以陈阁老回家琢磨来琢磨去,得了,咱也别惹这祸了,给皇上上道书,什么意思?我岁数大了,身体不好,我们在朝为官,请求致仕。什么是致仕?退休,回家。所以,春秋鼎盛之年,陈阁老带家人回到浙江海宁。后来有人提出种种佐证,说他儿子让人换了,陈阁老儿子就是乾隆。《书剑恩仇录》里写得很清楚,说这有好多证据。海宁陈阁老不把女儿抱走了嘛,这女儿是啥呀?是公主,是雍正的孩子。据说他这个公主出嫁以后,专门在老家给她修个楼,大伙儿管它叫公主楼。陈阁老清楚,这不是我的孩子,这是公主,我得拿她当回事,所以后人根据这个说三道四的。
而且还有不少别的证据,说这乾隆六下江南,四次到海宁,干吗去了?看自己亲生爹妈去了,而且他给陈家题了一个牌匾,叫“春晖堂”。“春晖”这俩字不是滥用的,大伙儿记不记得唐代大诗人孟郊写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咱们现在一说春晖,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慈母,平白无故题春晖堂干吗?这不就祭奠自己母亲嘛。那么,是不是这样呢?其实,确实有春晖堂这块匾,可那不是乾隆题的,也不是题给海宁陈家的,但确实是题给姓陈的人家的。这是康熙在世的时候,题给一个侍读大学士陈元龙,陈元龙就讲:“我能有今天,是我父母呕心沥血。”这事感动了康熙。康熙说:“来,我给你题个字吧,你搁到你家祠堂上,就叫春晖堂,表示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这块匾是题给老陈家的,但是不是陈阁老家?也不是乾隆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