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宇宙通往死寂状态的过程中,生命却与之截然相反,她的方向则是通往有序,充满活力。所以,生命就像死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顽强地抗拒着“熵”的力量。
如果说生命是沙漠中的绿洲,那么,“恶”就是绿洲旁的那些沙丘,它们伺机想要抹杀掉生命的这点绿意。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扼杀”,并不仅仅指杀死生命,更包括禁锢生命的活力,并由此导致心灵的沦丧。一切限制和扼杀生命特征的心理和行为都是“恶”的表现。这些生命特征包括人的感知和感觉、思想和行动、成长和意愿等。比如,某些人对他人拥有强烈的控制欲,试图剥夺他人成长的意愿,增强别人的依赖感,消弱别人的创造力,拼命把别人改变成温顺听话的机器,这种抹杀了别人人性的心理和行为就是“恶”。与此同时,善则是恶的反面,善助长生命的活力,鼓励生命的多姿多彩,以及“人”独一无二的特性。
关于善与恶,弗洛姆用了两个十分专业的心理学词汇:一个是“ 眷恋生命的人”(biophilic person); 一个是“ 恋尸癖”(necrophilia)。所谓善,就是从本质上热爱生命,对一切充满生命力的事物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这种人拥有正常人具有的情感和意愿,能够努力去获取丰富的人生体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发出自己的光,但不会吹熄别人的灯。所谓恶,就是对死的东西极度感兴趣。具有“恋尸癖”的人被所有没有生气和死的东西所吸引和狂迷,诸如,死尸、腐物、粪便和污垢。
他们对此类事物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不管是喜欢还是讨厌,都会被它诱惑,不由自主地注意它,并对其作出反应。这些人发不出生命之光,却会去吹熄别人的灯。
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我给爱下过一个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在这里,我还要给“恶”做如下定义: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与自我完善的行为。如果说生命是一条正道,恶则是一条邪道。所以,人们常常在“恶”字的前面加一个“邪”字,意味着“恶”是一种反生命的力量。对于生命来说,爱是一种正能量,它能促使自己和他人的心灵获得成长;而邪恶则是一种负能量,它不仅阻碍自己的心灵成长,还会阻碍别人的心灵成长。我曾说懒惰是人的原罪。但懒惰不同于邪恶,一般意义上的懒惰,只是对自己和他人缺少爱,即自己不发光,也不会去吹熄别人的灯。但是,邪恶则不同,邪恶视爱为仇敌,与真正的爱完全对立,它试图扼杀人的感受、感觉和情感,扼杀人的创造力及生命力,其险恶用心是为了颠倒生命。追求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是生命最健康的需求,阻碍心灵的成长是一种病态的表现。邪恶不仅会运用一切力量去阻碍别人心智成熟,还会阻碍自己的自我完善。从这个角度来看,恶,也可以定义为:为了维护病态的自我,不择手段去毁灭别人的自我。那么,邪恶靠什么来维护自己病态的自我呢?就是靠谎言和欺骗。所以,谎言总是伴随着邪恶。
促使人心智成熟的力量是爱,是心中的天使;促使人变得邪__恶的力量来自心中的魔鬼。但值得注意的是,唤醒心中魔鬼的符咒就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你逃避问题和痛苦,你就是试图唤醒魔鬼;相反,如果你勇敢地面对问题和痛苦,你就是在呼唤心中的天使。特蕾莎修女说:“如果你愿意平心静气承受痛苦,那么,你就在心中为天使找到了愉悦的容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