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教育从热爱动物开始(9)

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 作者:曹保印


为 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虐待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它当然应该被文明地、有道德地依法制止。在这里,文明、道德、法律这类本来作用于人的“专利”,开始在事 实上被作用于动物,并成为保护动物的有力武器。也因此,印度圣雄甘地曾说:“从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及其道德是否伟大和崇高。”这句 话就印在被誉为“生命伦理学的世界经典”的《动物解放》一书的封底上,而它的译者是著名流行病专家祖述宪。

将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升到国家及其 道德的层面上,这是甘地主张众生平等思想的经典体现之一,也是其关心弱势者利益、富有人性的思想表达。所以,如果我这样套用一下也同样成立,并且它也的确 是无可置疑的普世价值:“从一个国家对待弱者的态度,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及其道德是否伟大和崇高。”

实际上,“众生平等”并不只是佛学教义, 更是普世价值——只有众生平等,才能众生和谐,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既然同样拥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精神世界,那么,同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用《动物解 放》一书作者彼得·辛格的话说:“认为动物所感受的痛苦没有人的重要,在伦理上没有正当理由。”故此,他主张“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人类平等所根据的伦理 原则也适用于动物。这是因为,“平等是一种道德观念,而不是一种事实的认定”(彼得·辛格),比如说,“任何一个人的善,都不比另一个人的善更重要”(亨 利·西季威克)。

其实,很多国家之所以纷纷出台禁止虐待动物的法律,一个重要的文化背景就在于承认人与动物在道德观念上的平等。这也就是彼 得·辛格所说:“当动物所感受的痛苦(或快乐)与人所感受的痛苦(或快乐)在程度上完全相符时,认为动物所感受的痛苦或快乐没有人的重要,在道德上找不到 正当的理由。”

在禁止虐待动物的立法上,中国因此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尽快出台禁止虐待动物的专门法案,或者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条文,加大对虐待动物行为的惩处打击力度。这样,父母就可以有法可依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善待动物,以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人性与品格。

一定要记得让孩子多参加公益性活动,培养孩子的公益意识和公益精神。

无 论是书中的可鲁,还是电影中的小Q,它们之所以感动了无数人,并将继续感动无数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是出色的工作犬。长久以来,工作犬对人类 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它们是助手、警卫、哨兵,可以拉雪橇、牧羊,也可以成为战争中的武器。时至今日,工作犬的角色范围更广:它们不仅是警卫守护犬,用 于保护主人的生命和财产,还可以成为军犬、警犬、导盲犬、搜救犬、搜爆犬、失踪救护犬等。而可鲁、小Q,更是公益工作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