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个不”:直觉、原则和重点(1)

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作者:(美)史蒂芬·罗奇


中国经济的操纵室里没有像伯南克一样的人物,而理论不足以解决中国迅速发展的混合经济所带来的挑战。它更需要的是直觉、原则和重点。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在新闻发布会上传达了这样的理念。当时,中国和全球经济处在相对平静的状态,没有人预料到大危机即将爆发。事实上,世界正处在“二战”后经济增长速度最快阶段的第5年,当时中国经济正飞速发展,并没有经济发展方面的担忧。

然而,温家宝居安思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切正常,但他认为中国经济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这种观点具有深远影响,这“四个不”很快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语境。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温家宝丰富和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不稳定,他指的是投资过热、流动资金过剩、国家巨额的经常账户盈余;不平衡,是指城乡之间以及相对富裕的东部省份和西部贫困省份之间的区域性差异;不协调,是指中国根深蒂固的生产能力过剩和落后服务之间的落差,以及过度投资和个人消费不足之间日益尖锐的差距。

不可持续是“四个不”中最为突出且令人担忧的方面。温家宝所谓的“不可持续”指的更多的是环境的恶化和污染,同时也包括越来越突出的收入分配差距。温家宝提出的“可持续性”的潜台词是,如果政府不去解决这些日益复杂的问题,那么中国的发展奇迹有一天终将破灭。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不可持续成为中国发展最大的威胁,并可能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四个不”同时还为解决办法提供了框架,为使中国经济重新恢复平衡这一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议程。但同时也强调环境保护、污染控制和开发可替代能源的重要性。但最重要的是,“四个不”体现了中国对于社会稳定持续的忧虑,特别是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均问题,而这一点已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

自从温家宝提出“四个不”以来,中国一直在按照这一原则来制定政策。不过有时也会发出模糊的信号,比如把不稳定归咎于危机频发的全球经济,而不是中国的内部问题。但是“四个不”在制定中国经济战略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鼓励消费的“十二五”规划中体现得尤其突出。

不过,我们不必过度解读,“四个不”基本涵括了温家宝的10年总理任期中为中国经济议程带来的改变,在稳定和可持续的双基础上为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