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切新文化都是青年亚文化(1)

观念的艺术与技术的艺术 作者:蒋原伦


题目起得有点极端,是有感于苏州大学出版的《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丛书一套七种,每一种都介绍了一种新文化现象,而每一种新文化现象都源于一种新媒介或者说是一种新路径:如黑客、拍客、御宅、恶搞、网游、粉丝、cosplay等。说是新文化,但是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是老相识了,他们似乎生来就浸染在这一环境中,如鱼得水。

若干年前,提到互联网,人们还常用“虚拟”这一概念来描述。但是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真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两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就是《互联网现实》,换作年轻人,也许10年前就用上这样的标题了。问题不在于是否虚拟,而在于它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实实在在的作用。其实又有哪一种文化不是虚拟的?我们在文字虚拟的世界中生活了几千年,慢慢地,书本就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一说阶梯,它就成了实体。其实在这一阶梯上,踩空失足的人很多(或许用走火入魔更加确切)。

一切新文化是青年亚文化,是因为今天新文化中新媒介技术的含量所致。每一种文化都有新媒介作为平台,并且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文化不同。新媒介文化没有底蕴,没有传统,没有承传,没有内在的逻辑,自然也没有深度。它突如其来,生生地楔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它依托的是年轻人的欲望和活力,就像前两年网上流行的“偷菜”,风靡一时,一旦欲望转移,转瞬之间就会销声匿迹。

依往常的理解,新文化是由新观念和新立场孕育的,新旧文化交替或融合是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演进,如五四新文化运动、西方的宗教改革运动等,在这些文化运动的背后,其巨大的技术或经济动因是隐性的,慢慢发酵,积蓄力量,然后有所突破。但是今天,我们称之为青年亚文化的那些现象,其技术和媒介特征十分鲜明,电脑手机的每一次更新换代,互联网的每一次提速,每一款新的软件面世,都会有相应的新的文化品种产生,而文化观念的形成远没有技术的步伐那么雄健和迅速,因此至少在青年亚文化领域中,观念的文化已让位于技术的文化。技术的文化比观念的文化更青睐于年轻的一代,因为观念的文化以长期的积累为底蕴,技术的文化以方便快捷为旨归;观念的文化其丰富性和歧义性相辅相成,把握起来有相当的难度,而技术的文化以统一性和标准性便于大众接受;观念的文化因深邃而博大,技术的文化以精确而明了。然而,技术的文化在取代观念的文化过程中比较简单粗暴,新技术登场,立马踢走旧技术,犹如电脑的更新换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耳熟能详“发展是硬道理”,现在,新媒介新技术是硬道理。不过新媒介文化总是显得有技术而没品位,说到底还是由于它没有历史,没有传统,没有深度的缘故。但是,品位本身也在变化,品位说起来蛮深奥,仿佛是有其漫长的历史渊源,似乎那些有修养的人才配有品位,其实它是表层化的、感受性的和追随时尚的。

青年亚文化的提法,显然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如果在主流文化前面也加一个年龄修饰词,应该是中年或中老年主流文化,这里涉及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权力,另一个是传统。掌握社会资源和社会权力的是中年以上的人群,主流文化作为统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必然反映这一人群或团体的思想和文化。另外,社会主流文化往往要借助传统文化资源,相对于年轻人,年长一辈的优势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熟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