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重新思考“可惜”这个词(3)

断舍离(心灵篇) 作者:(日)山下英子


“扔了好可惜啊。”总是像这样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物品身上,就根本找不到扔掉物品的正当理由。即便东西真的坏了,稍微修理一下也完全可以用。但我们真正应该去珍惜的,应该是物品与我们之间的关系,而并非物品本身。

断舍离的目的并非丢弃。一开始,的确会突然涌出一大堆非扔不可的东西,但为了重新明确物品与自己的关系,更加珍惜留下的物品,这也是个必经阶段。

如果是人的话,别人会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主动选择离开,但物品却不能。要是经常把焦点集中在过度积累的成堆物品上,并为此消耗大量的时间、空间和能量,那简直太得不偿失了。住所的主角应该是自己才对,所以赶快努力挽回那些在废弃物身上耗损掉的时间、空间以及能量吧。

无论物品也好人也罢,与我们都是从诞生到消亡这段期间结下的一段暂时的缘分,要是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就不难发现这一点。而这个暂时,到底有多久呢?如果是物品,与我们之间相联系,接着再分开,被其他人继续使用,或是被回收改变形态,又或是化成最基本的粒子再次重生……这样想的话,就不难意识到,自己是何等执著地把物品留在这里了。

既然要用的话,最好是彻底将其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不合时宜的“可惜”,就等于是说“请尽量吃,吃越多越好,可是绝对不能排泄哦”。身体里多余的废物必须排泄掉才行,而物品也是一样的。

舍≠弃,断≠绝

我们经常把“舍弃”这个词挂在嘴边,但其实“舍”与“弃”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在佛教用语里,有“喜舍”这个词,指的是主动把财物捐赠给寺庙、僧人或穷困的人。“舍”就像这样,有“施舍”的意味。“施舍”的意义就在于,物品在自己手里无法物尽其用,所以就把它们送到别的地方,送给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使其获得新的生命。

“弃”则有“废弃处分”的意味,是弃之不理的意思。比如说自弃,就是自我放弃。

如果把毫不在乎、弃之不理、形同垃圾和废物的东西随随便便放在家里,整个家就像被废弃了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搁置这些东西的地方是垃圾堆,还是家里的储藏室。

在对物品进行筛选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上那种难免让自己撮火的“我怎么会买这么个玩意儿”的情况,同样也会有痛心疾首、发誓“再也不买了”的时候。不过,筛选并不等同于“弃”,而是为了重新找回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一样一样地重新检讨,以自省的态度和难过的心情把不需要的东西舍去。是的,“舍”的真理就是直面自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