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不是卖身契,如何脱颖而出
我曾经很多次当过入学考试和企业招聘的面试官,所以非常清楚,20多岁的年轻人要如何打败其他竞争者,进入梦寐以求的高校或企业的。我也看过数以千计的简历表,其实说实话,里边的数字对我们一点意义都没有,反倒是别具一格的求职自荐信论述更会引人注意。我还看过有的申请人之所以获得了最终研究生的offer,完全是凭着最后15分钟主考官对那个人的主观印象。
这似乎不太公平,但是没办法,这是现实。
从这些经验里我学到一件事:对于找工作的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尤为重要,比其他时期都重要。这时大学才刚毕业,履历表上列不出什么像样的经历;因此,个人叙事就成了少数几样能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的事。20多岁的年龄,人生潜力无限,但是成就屈指可数。能够说一口好故事、生动地介绍自己以及自己梦想的人,比其他同龄人更占优势。
不妨想一想,人力资源部和研究生院每次招考要有多少申请函要看。他们得翻阅无数几乎一模一样的纸张,看着几乎差不多的资历:比如“生物本科、GPA3.9、田纳西大学、皮的蒙特中心社区学院、GMAT720分、棒球校队、学校导游、辅修法语、主修美术史、华盛顿大学、拿过奖学金、GRE650分”等等。在这些繁琐资料里,主角必须现身,讲一段经常的故事。否则,履历表就只是张清单,清单可一点也不吸引人!
但什么才是精彩的故事?
如果说建立身份资本的第一步就是要说出我们的兴趣和专长,那么第二步就是要说出一段与我们兴趣和专长相关的故事,无论是面试或约会聊天都能派得上用场的故事。不管你是治疗师还是面试官,故事要兼具内涵和结构才能独树一帜。如果故事太简单,给人感觉经验不足而且乏味;如果故事太复杂,又让人感觉你没有条理,不宜录取。
我问伊恩他上回申请设计实习的时候,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他说他讲了自己在高中时,刷夜赶做毕业纪念册的经历。他自我感觉良好,说自己的论述“充满了后现代和时尚的气息”,但是给我讲的时候,却是不清不楚。
我建议他再试试看,重新写一份条理分明,具有明确叙事弧(narrative arc)的论述。伊恩不以为然,觉得这样论文气息太重,怕让人觉得他本人是个古板的老学究。但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学校和企业虽然注重原创性和创造力,但更看重沟通与分析能力。
不论你是申请读研还是工作的offer,它自有一套游戏规则。面试官希望听到合理的故事,清楚地交代过去、现在和未来。换言之,你过去所做的和你现在要做的之间有什么关联度,对你未来要做的会有什么影响?大家都知道,多数人在做offer申请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未来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就算是自以为知道的人,后来也发现真正的工作和网站上的“岗位职责描述”没啥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