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代相传的哈佛狂热症(2)

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 作者:(韩)姜仁仙


1994年,有位银行家捐给哈佛七千万美金——哈佛校史上最高的捐赠金额。这位哈佛校友非常乐善好施,以至于哈佛校园里四处可见刻有他名字的建筑物,而他的两个儿子就是从哈佛毕业的。还有一位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香港企业家曾许下一亿美元的高额捐款,于是他的子女和侄子就都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

说起“遗产学生”,私立名校并不承认有“捐款入学制”这么一说。不过,校友捐款,子女入学是公开的秘密,没什么好说的。在美国私立大学共享的申请书里,需要申请人填写家庭成员的教育背景,如果你父母是从目标学校毕业的,那很幸运,你就会得到加分。以耶鲁大学为例,在学学生中身为校友子女的比例有14%,普林斯顿大学是12%,哈佛大学则约为13%。

《意识形态的终结》一书的作者,哈佛大学名誉教授丹尼尔?贝尔博士说:“甄选研究生,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才是最关键的,其他的都不重要。不过本科生却不一样,哈佛的目标是要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学生,不仅要在各个领域里有所建树,强大的人脉也是考虑因素,因此,我们才需要知道他的家庭背景。”

耶鲁大学的公开部部长也说:“吸引校友的子女以及成功人士的下一代入学,完全是为了学校发展和维持传统,这是有利的。”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联邦政府并没有对学校的录取工作进行特别干预,这些大学在不带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招生。“校友子女优先政策”使得美国私立名校拥有强大的校友力量以及可以动用的资金。私立大学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靠着校友的支持,校友的捐款,要比其他捐赠更得校方的重视。

前哈佛校长尼尔·鲁登斯坦是募款活动的积极推动者,在他的努力下,1993~1999六年间,哈佛大学募集到了高达26亿美元的捐款,当时参与的捐款者当中有80%是哈佛的校友。

“给校友子女加分,是为了肯定哈佛校友对学校发展的贡献。当然哈佛也有无家可归的学生,校友的捐款可以拿来设立奖学金,资助这些贫困生继续学业。”哈佛大学入学部副部长如是说,并非官方的漂亮话。几年前有一名失去家庭的学生进入哈佛就读,曾引发不小的话题。

这名女生来自纽约,十五岁起就无家可归,一个人孤苦伶仃,高中时,公园的长椅就是她的住处,读书的时候只能借着路灯微弱的灯光。像一般的励志传奇人物一样,这个女孩子最终不仅被哈佛收了,还拿了奖学金,成了当时的风云人物,还因此上了杂志封面。

哈佛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毕业自私立学校,家庭大都是中上水平。如此穷困的学生在哈佛,就跟大熊猫在中国一样少见。那女孩之所以能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