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们来到学校的时候,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保质不保量”,由于深国交教学质量突出,大批学生涌入,导致学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出现了不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在学科选择上出现了热门学科爆满,部分学生失去了选择自己心仪学科的机会;曾经课堂里一位老师为几个学生授课的情形不再复现,教室里出现了加座的情况;中午学生吃饭也排起了长队……当然,这是深国交发展中的一个阶段,现在,深国交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建设更大更美的校园,让每个孩子获得更加宽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久的将来,深国交的孩子们就能够享受到这些优越的学习条件。
池莉在她的《来吧孩子》一书中提到,英国教育家们的共识是:“把人文主义教育理论的普遍原则应用到普通文法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去,使孩子们成为智慧、庄重、德才兼备、勇敢顽强的文雅之士。”孩子的庄重来自被他人尊重和关怀。如果对孩子的尊重和关怀只体现在了教学中,却没有体现在孩子的生活中,那么,孩子的庄重就不能够被建构起来。深国交的领导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将会给孩子们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性化教育环境。
现在,在我走访过的私立学堂中,我觉得缺乏环境审美和人文关怀是普遍现象。在一家读经学堂里,孩子们的年龄大致是3~5岁,学堂里只有几张桌子和凳子,还有几本幼儿读经书,没有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的任何工作材料以及玩具,在这个学堂的院子里,只有光光的水泥地,甚至没有幼儿园常见的滑梯,屋内屋外没有一棵植物或者花盆,我去的时候,孩子们正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疯跑,几位年轻的老师在院子里聊天或玩手机。看到这一切,我内心很难受,这些幼儿身处的环境完全不符合他们内在发展的需要。
还有一些学堂的环境比较脏,学生住宿的地方显得“冷”,没有家的感觉,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他们成长的环境更需要有看得见和摸得着的“温暖”“关怀”“美丽”“快乐”“幸福”……这些环境元素是孩子心灵健康发展必备的营养素,在缺失这些营养素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就会像那块生硬的水泥地。
我明白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学堂或者学校的父母心,他们已经无法忍受传统体制学校对孩子内在发展的破坏,带着孩子逃离到了私立学堂。一部分私立学堂的确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多帮助,一部分却不尽然。在我看来,少数异常简陋的学堂无论在硬件设施和教师素养上,还真的不如传统体制内的学校,或许,我们在带着孩子逃离时,需要冷静地分析和计算:这样的选择是否真的达成了我们的初衷?孩子的内在发展真的得到保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