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不安
我想问爸爸们一个问题。当他们说出“没关系,别管他,照样可以长得很好”这句话时,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心安理得?还是真的深信不管不顾、完全听之任之的育儿方式可以让孩子很好地成长?这些爸爸有没有身为一个父亲的自觉,有没有为了好好养育、教导孩子而树立坚定的价值观?恐怕没有吧。很多时候,爸爸们为了忘记自己的不安与担忧,会在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对策的情况下,一边说着“会好的”,一边做一个极度的乐观主义者。他们在自欺欺人。他们总是说“会好的,真的会好的”,不想让不安左右自己情绪的心理,就是爸爸们的不安。因此,爸爸们被逼入绝境,他们会认为家人不了解自己,进而成为一个喜欢借酒消愁的爸爸。那么,爸爸内心不安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是固执。韩国的爸爸们基本上不会说出“是我想错了。好像是我错了”这样的话。这就是固执。
前不久来治疗室接受治疗的一位患者说,她的丈夫是个荷兰人。这位患者在生过孩子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一度不能好好照顾孩子。所幸这位患者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以他们把孩子送去了托儿所,孩子的妈妈就一直卧床不起。不仅如此,这位患者很讨厌家政服务人员来家里打扫卫生,而自己又不能亲自操持,于是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看到一片狼藉的房间,家务事也自然地落到了丈夫的头上。这位患者的丈夫每天下班回家后一力承担了接孩子回家、收拾房间、喂孩子吃饭、给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觉的所有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爸爸会怎样做呢?他们多半会对这种状况愤懑不已,进而对自己的妻子日渐嫌弃。他们会为妻子没有尽到本分、没有照顾孩子而大发雷霆、不知所措。相反,这位荷兰爸爸发现在妻子治疗抑郁症的时候,孩子好像也患上了抑郁症,于是他把孩子也一起带来了治疗室。他会积极地接纳我的建议(大部分都是爸爸应该为妻子和孩子做的事情),也会向我描述孩子与妻子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策,并表示愿意进行任何尝试。他总是欣然接受这些,而且一直在问我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因为这位丈夫非常珍视和爱护自己的妻儿,所以他对孩子和妻子的预后与治疗非常关注。在我向他阐述妻儿的情况时,他从没有表现得过于激动或愤怒。
如果换做是韩国爸爸遇到这种孩子或者妻子需要接受治疗的情况,那么他一定会说孩子或者妻子很正常,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长此以往,这些“终究会变好”的事情却会变成他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要说,对妻子或孩子的情况漠不关心,照此发展下去,最终情况乐观的可能性只有0.001%。假如现在告知他们如果他们一直都是这种态度,那么一两年后妻子的病情会恶化到何种程度,他们很有可能会大发雷霆,摔门而出,丢下妻子一人在诊疗室。爸爸这样的态度就是“固执”,就是“逃避”。这种态度的内因是爸爸们的一种本能,一种妻儿一旦遇到了问题就认为是自己的失职,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自卑感和进行自我攻击的本能。爸爸们总是认为,我的家庭、我的家人遇到的问题就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失职。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比起站在孩子或者某个家庭成员的立场思考问题,爸爸会一如既往地用“不”来回应。这种态度也是在父子父女关系中,爸爸一向站在孩子对立面的原因。因为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爸爸只会固守自己的立场,从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其实,在听到孩子跟自己说他遇到困难时,爸爸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爸爸会因为自己爱莫能助而心情糟糕。更何况妻子还会跟丈夫抱怨“学校老师说民宇学习不好,而且经常打同学,让我们带孩子去精神科看一下”,这会使丈夫更加难过,他只得回以“孩子都这个样子,这没什么”。这表示爸爸把这些问题看成是对他的攻击,而他却接受了这种攻击。久而久之,这位民宇的爸爸就会变成一个漠不关心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