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所获信息很少,但在具备能迅速而正确地解读其意义的人手中,信息就有价值。
在罗马帝国,皇帝布告用拉丁语写成,在公布时一定会译成当地居民能够读懂的语言,例如在帝国的东部要译成希腊语。重要的政策还经常会刻在大理石上,放置在人们聚集的广场上,甚至会刻在人们每天握在手里的货币上,以此传递着信息。
然而在进入中世纪以后,由于基于政治意志的国家灭亡了,这样的事情几乎无人去做。这样,以中世纪史为专业的后世历史研究家们便苦于史料的极度匮乏。这对生活在当时的人们来说,这种状态意味着人们对统治者的行为毫不知晓。对付海盗的舰队需要维护费用,便征收特别税;为建造撒拉森塔便向人们收费。只有这时,人们才注意到统治者在做什么。
信息靠这种方式传递实在是一种不幸。但如果这样还能显出效果,人们或能忍受。神圣罗马帝国曾经表明这样的统治意志,即它的防卫不会像以往那样依赖拜占庭帝国,而要靠西方自己。但因创立者查理曼之死,神圣罗马帝国实质上只延续了不到10年时间。神圣罗马帝国创立后,意大利半岛居民成为皇帝的臣下。他们甚至还未来得及感受自己付出的费用和劳力是否被有效使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自卫意志就已消失殆尽了。
但是,地中海对岸却有人正确解读了这10年多来西欧动向的个中意义。中世纪前期,伊斯兰势力特别以其积极的态度超越了基督教势力。行动积极证明大脑活跃。得到少许信息,也能立即理解其重要性。神圣罗马帝国的创立意味着西方基督教世界与拜占庭帝国的分离,意味着基督教世界东西方并肩战斗的可能性越发渺茫。
换句话说,如果进攻拜占庭帝国,西方各国也不会立即出手救援,而进攻西方某国,拜占庭帝国也不会派出军队。而且,曾被视为强劲对手的神圣罗马帝国10年之后便已名存实亡。以普及《古兰经》教义为使命的原伊斯兰教徒,以及尚无这样强烈意识的新伊斯兰教徒,都认为现在正是大好机会。
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对伊比利亚半岛进行的伊斯兰化进程已基本完成,尽管比利牛斯山脉南侧尚未被波及。从北非到西西里,顺风时只需一天时间。这时的北非伊斯兰教徒,即撒拉森人自然开始对征服西西里产生了强烈兴趣。
不同于大部分土地被法兰克王国和伦巴底人统治的意大利半岛,地中海最大岛屿西西里至今仍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如果攻打西西里,能来抵抗的至多也就是微弱的拜占庭军队。法兰克王国、伦巴底各公国以及与拜占庭皇帝不和的罗马教皇,都不会轻易出手救援。
海盗航行的目的是掠夺财物、绑架人员,而征服航行的目的是要把全岛收入手中。这两种航行是不一样的。况且,把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摩尔人合在一起,撒拉森人也没有足以组成大军的人口。绑架基督教徒也正是为了让他们充当劳动力。但只要不改信伊斯兰教,基督教徒奴隶就只能当划桨手,而不能用作士兵。由于这些原因,撒拉森人看到机会来临却无法利用。不过,西西里的基督教徒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利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