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纳德·里根的批评者和支持者都知道里根有坚定的信仰,除此之外,还有对苏联人不折不扣的反感。直到我在1980 年对他的总统竞选进行报道时,才意外发现他个性中也另外一面:乐观向上、相信人性。一天,我在竞选专机上采访里根,他指着窗外可见的房屋与游泳池说,如果他能带着一位共产主义领导人乘直升机翱翔在美国郊区上空,然后带他去逛食品杂货店和购物商场,他就能让这位领导人不再信仰共产主义。他积极反共,却又和蔼乐观,这两个对立的特质在他开始与苏联时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接触时此消彼长。我觉得这种关系很有趣。在他们两个人准备1987 年的第三次会晤时,我写了这篇开篇语,作为《时代周刊》的封面报道发表了。
美国前总统哈里·杜鲁门曾对比过“乔叔叔”斯大林与美国堪萨斯城政首托马斯·彭德格斯特(Thomas Pendergast):两个人都是狡猾的政客,善于操纵政治,还总是与其他政治家讨价还价。自那以后的所有美国总统都想用自己的方式与苏联较量一番,只是手段都不够高明,就连罗纳德·里根也未能免俗。这位美国影视演员协会前会长说,在日内瓦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接触之前,他想起了与演艺界老牌大腕打交道的日子。上周,在恭候这位全世界最不可思议的新秀(戈尔巴乔夫)驾到时,里根做了一个更为恰当的自比。“我不嫉妒他的知名度,”里根对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的学生说,“好家伙,我要和明星埃罗尔·弗林(Errol Flynn) 同台争辉了。”
视频时代的外交模式是:合演明星在地球村里举行峰会。本周,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将进行第三次视频会晤,这个节奏赶上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美苏和解关键时期的会面频率了。不仅如此,两个人在1988 年还要举行莫斯科会谈,这将刷新两国元首会晤频率的世界纪录。谁能想到这么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会见得如此频繁呢?
于是政治星象出现了罕见的一幕——两条毫不相干的轨道连成了直线:里根在位后期和戈尔巴乔夫执政前期出现了时间交集。两个人在各自国内都面临着种种政治问题——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局面的混乱,不亚于美国国会的处境——因而他们意识到可以通过多次成功会晤来巩固权力。两国都处在经济低迷的旋涡中:苏联正在冒险进行经济改革,而美国经济的“晴雨表”道琼斯指数也跌到了谷底。
两位国家元首的几次会晤体现出一个高尚的人类想法,其实更像一个典型的美国式想法:世界冲突是由误会引起的,如果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谈,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和多数“高尚”的想法一样,这个想法听上去有点儿道理。会谈可以降低世界的“血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是伴随着价值观的冲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而世界上最权威的两位领导人互相示好似乎就能给历史的车轮加点润滑剂。同样,和多数“高尚”的想法一样,这个想法存在危险:无论是美国总统还是民众,都不应该受蒙蔽去相信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友好关系能一笑泯恩仇,将东西方40 年的分歧一笔勾销。电视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就重大问题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不仅是那些总统,每个人都可以出镜:戈尔巴乔夫上周到美国演播室会客间接受了访谈,紧接着是12 位美国总统候选人进行电视辩论,然后就是前总统里根接受访谈。全美国的人都有机会亲自打量每一个出镜的人。面带笑容的戈尔巴乔夫霸气外露——尽管美国人希望自己的领导人也拥有这样的气势——他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知名主持人汤姆·布罗考(Tom Brokaw)当成言辞犀利的学生对待。周二总统候选人辩论时,布罗考又把他们当作小学生对待。每个人都变成电视名人的情形让人有点担心:戈尔巴乔夫——美国的全球劲敌,苏联的领导人——在多次民意调查中以2∶1 的支持率完胜当周电视节目评选,支持率和总统优胜者相当,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