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篇 至礼(2)

子未语:半部在民间 作者:林电锋


7.4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修内,丘已矣。”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礼是用来修养外在行为的,乐是用来修养内在品德的,我这样做了。”

【感悟】孔子以个人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们,要用乐来培养内在的品德,用礼来规范外在的行为,这样就能成为君子。

7.5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对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所以,君子的仪表令人敬畏,神色让人感到威严,言语能够使人信服。”

【感悟】“三不失”是礼的基本外在表现,能做到“不失足、不失色、不失口”,就能远离灾祸,受人尊敬。

7.6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

【译文】孔子说:“既有爱民之心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诗歌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诗歌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礼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礼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乐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乐至于百姓,就会有哀民不幸之心至于百姓。”

【感悟】“五至”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出发点是要有爱民之心,落脚点依然是爱民之心。这个过程必须要用诗、书、礼、乐,才能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机结合起来。

7.7子曰:“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慊慊[qiè]:满意。于上。故乱益亡。”

【译文】孔子说:“小人贫则窘迫,富则骄横;窘迫了就会偷盗,骄横了就会乱来。礼,就是顺应这种情况而为之制定的制约标准,作为防止民众越轨的堤防。所以,圣人制定出一套富贵贫贱的标准,使富起来的百姓不足以骄横,贫下去的百姓不至于穷困,有社会地位的人不至于对上级不满,所以犯上作乱的事就日趋减少。”

【感悟】小人之所以是小人,是因为缺乏素质。素质是什么?素质就是人要得到诗书礼乐的熏陶,才能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