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进入西藏,许多当地人会告诉你,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夏天最盛大的节日——雪顿节了。这个仅次于藏历新年的隆重节日,藏语直译就是“吃酸奶”的节日。僧侣纷纷下山,藏族同胞们聚众欢乐,他们吃酸奶、看藏戏、赛牦牛……此外,这个节日让不少人不惜千里迢迢赶来的原因是各大寺院会在雪顿节举行隆重的“展佛”仪式。
“展佛”又叫“晒佛”,是将各大寺院珍藏的巨幅唐卡,通常是释迦牟尼像,正当日出时从寺院的高山顶上铺展而下。整个佛像在天地间展开,庄严震撼,第一缕日光和佛陀的目光同时普照万物众生,信徒们在山下感受展佛的恢弘气势,诵经膜拜。——这是我道听途说的展佛场面,并没有亲见。每年的雪顿节都是以藏传佛教最大、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哲蚌寺的展佛仪式拉开序幕。在雪顿节前,我怀着对展佛仪式的诸多想象走进了哲蚌寺。
如果说在拉萨市区的寺庙,譬如大小昭寺,每日游客和信徒们纷至沓来让寺院少了几许清幽、静谧之意,那偏居拉萨西郊的哲蚌寺则让人真正感到了佛地的深邃与庄严。哲蚌寺离市区不算太远,我们搭了半个多小时的车,到了根培乌孜山,站在山下还看到寺院斜斜的坡上是插着经幡的藏族村子。早晨的空气干冽,随着路牌的指引,攀爬了一会儿,有点气喘吁吁。
半坡上写着“哲蚌寺”的大门口,有几个男人在闲聊,一只黑色的大狗蹲在他们身边,似乎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进来的人是否买票。——待我们买完票,跟着几个藏族孩子从小树林里爬上去时,才发现他们走的捷径是可以直接通往寺院殿堂,无须买票的。山坡上长着白桦树和桉树,可能是土地贫瘠和干旱的缘故,树干都很纤细,瘦长瘦长的树枝伸向天空。天边镶着柳絮般的云丝。爬不动了就坐在石头上歇息,太阳还没从林间直直地照射下来,石头冰凉冰凉地硌着屁股。
那几个孩子走一截又回过来看我们,见我们坐下来喘气歇息,他们便也停下来,站在高地,拣起枯树枝,百无聊赖地抽抽打打着。他们是在等我们,怕我们迷路呢。那林间确实很少人走吧,小径隐没在草丛中并不明显,而来此朝拜或游玩的人都应该沿着蜿蜒的大路爬上去了。
待爬过那片树林,就看到深居山坳的寺院的白塔和高墙。哲蚌寺被三面半环的高山守护。还没来得及爬上寺院入口,北面逆光中的高山就深深震撼了我:漫山经幡,从山顶直至山脚,无数经幡层层叠叠,五彩斑斓,像是山峦自己长出全身的羽毛,又像是天空降下一身霓裳。山势陡峭,植被稀落。我不知道朝圣者是如何攀上那山巅,系上经幡,然后顺风一抛,风吹一遍,就诵读了一遍经幡上所写的经文。每一条经幡都有数十米,有些在山顶拉开,有些横亘在山腰,壮阔的经幡山,让人不由得想象哲蚌寺当年僧侣过万的盛景。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多信徒来此朝拜,他们把传说中佛祖在菩提树下修行,手中被风吹散的经书中的经文写在了五彩的经幡上。
阳光还未照到经幡山上,风吹进阴凉的经幡堆,发出“哗哗”的声音,仿佛大地与苍穹间,风知晓了人们的心意,真的在一遍遍诵经。这经文中有祈愿,有哀思,有祝赞,更多的是对佛陀的敬畏和供奉。比起路途中、山野间、拉萨其他寺院,以及民房上的经幡,这山脊像是巨大的藏经阁,收罗了所有经书中的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