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节(2)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作者:龙平平


田志远心急了,加快了语速说,陈景润同志,您多心了,您是一个有贡献的人,党和国家有责任帮助您解决困难。

同志,我真的没有时间,请你出去的时候把门关上,谢谢你。说完,陈景润转过身,继续着未完成的计算。

看着对方这样的态度,田志远自知再待下去也无益,只能暂时离开了。第二天,田志远就赶到米粮库胡同,向邓小平汇报了陈景润的精神状态以及他目前的生活环境。

邓小平听了,怔了半天,突然愤愤地拍了一下沙发扶手,脸色铁青地说,像陈景润这样世界上公认有水平的人,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说什么 “白专 ”,只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好处,比闹派性、拉后腿的人好得多!你去告诉他们,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应该当一级研究员,要给他们配助理、配秘书,还要关心他们,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健健康康的,有房子住,有办公室。还有,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逢年过节,各级领导都要去看望慰问他们,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应该成为一条规矩。

田志远迅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邓小平的这些话,心里想,好啊,好啊,陈景润的苦难和中国所有科学家的苦难看来都将马上结束了,这对科技界与教育界来说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愿邓小平这些话完全算数,被不折不扣地落实。田志远当天回到家以后,忍不住给《红旗》杂志社的曹慧打了个电话,说,我现在才明白,邓小平提出他要抓科学与教育是何等的英明,可以说,他是牵住了牛鼻子。

曹慧听不懂,说,什么牛鼻子啊,你在啰唆什么啊,你没有糊涂吧?

田志远不再解释,只是笑着问,我是问你什么时候回家啊?那天在北海公园,你啪啪啪地跑了以后,我可是连着三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啊,小源都骂我怎么又把妈妈给气跑了。曹慧你别再窝杂志社的单人宿舍啦,儿子想吃妈妈烧的菜,你知道吗?虽说是牵上了科学与教育的牛鼻子,但这个牵牛的过程却是艰巨而繁琐的。

眼瞅着科教座谈会的时间一天天逼近,还是有很多项工作抓不住头绪,方毅、刘西尧、田志远几个人日夜忙着,甚至都有点焦头烂额的味道了。终于,他们根据邓小平定下的四条标准,在与各省市地相关单位进行了拉锯战式的商量、谈判以后,定下了全国科教座谈会与会者的名单,共计三十二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八十二岁的小麦育种专家金善宝,最小的是三十一岁的化学键理论研究者温元凯。

对于一下子要召集这么多人到北京开会,教育部上下议论纷纷,很多人大惊小怪说,我们刘部长的胆子也太大了,这么做有问题啊,这些科技人员半数以上是在“文革”中受到严厉批判的,大多属于“白专典型 ”,是“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这么多年他们都曾被下放到各省市,心里都很不痛快,再加上邓小平刚刚复职,此时聚在一块儿,很可能闹出什么事儿呢。邓小平难道不怕被人诟病吗?这年头,打政治报告的人多得是,如果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什么偏差,真可能会蹦出一大把一大把的反动言论来,恐怕他就很难再翻身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