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内心怎么能够与自己身体的渴望协调一致,听到它对爱的微弱呼唤?听上去几乎不可能。其实,与细胞传达的这些信息步调一致,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容易。你生来就知道身体的基本需求是否得以满足,这个测试仪就是感觉。此外,大脑中的生物化学物质也在自然选择的精心掌控之下,能够在你哪怕是忙于思考其他事情的时候,仍然密切追踪着你可能从中体验到良好感觉的外在条件。那是因为好的感觉触发神经化学物质纷纷涌现,让你爱上任何激发这一情景的东西,就像是感觉良好点燃了一个烟花,在其散落半径之内的所有人和物,都会被罩上闪耀的亮光。将感觉看作你与生俱来的积极性自动导航系统,如果你跟随导航的指示,就能一次又一次地被吸引到最能打动你的事物那里,包括能拓展你的生命的积极性共鸣。
当然,你在与积极性导航系统保持行为同步时,也应该保持头脑清醒。你的身边肯定永远簇拥着各类“小商贩”,企图引诱你在商品和服务中找到慰藉,无论你是否需要。此类“商业”通常经过精心设计,想要点燃那些凸显品牌忠诚度甚至是品牌依赖的情绪焰火。你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压制这些冲动。如果你做不到,就会变成受贪欲束缚的可怜虫。不过,压制住享乐主义冲动未必总是明智之举。分辨出哪种寻求快乐的迫切愿望真正代表了健康的追求,比如古已有之的对于联结的内在渴望,这才是情商的基础。你要做的就是走出熙熙攘攘的“市场”,相信身体中与生俱来的智慧, 跟随它,以有意义的方式与他人产生联结。
婴幼儿理所当然地追随着他们的积极性本能。然而,一旦冲动控制成为可能,人们在何时、是否会与自己的良好感觉协调一致或是优先考虑它们,那就另当别论了。证据显示,人到中年之后,才会具有真正的智慧,去正确对待默默无闻的积极性线索。很多家庭与学校都在寻求各种方法,帮助年轻人找到身边的积极性共鸣之源。父母和老师、教导员和宿舍管理员都提供着这样的支持,帮助年轻人建立积极性联结。比如,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让你吃饱穿暖,还会为你创造与他们或其他人分享积极性情绪的各种机会。起初只是呵痒、逗你发笑,然后是约你的小伙伴们和你玩耍, 在吃饭、睡觉、周末和假日举行各种家庭活动。很多学校、学院和大学努力提供相似的结构性支持,通过课堂内外的互动和其他体验活动以及文体活动,构建群体的社交网络,创造额外的积极性共鸣,在青春岁月中滋养着你。
我在第八章中提到过的杰里米,把这种结构性支持比作一种外部导航系统。如他所说,“你在大学里走过的路,好像已经是决定好的,你只要跟着走就行了。之后,导航系统突然关闭,你必须自己重新定位。这时你才开始感到害怕”。被放逐到所谓的真实世界中,没有了对情感联结的现成支持,让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们感到迷茫,不知道为什么生活突然不再如从前般闪亮,变得让人疲惫,而不是充满生气。
适应这种剧烈的变化就像是学做饭。十几年来都有父母照顾你的一日三餐,之后是在大学食堂解决饮食问题,走出校门后你需要学会每天做出营养均衡的食物喂饱自己。就算营养失衡在数月甚至数年之内不会对你的身体造成影响,你最终还是会深受其害,体重或身体都会呈现不健康的状况。把爱看成是一种微量元素,你要花多久的时间才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摄入适当的爱?可能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学会人生中这重要的一课:在“现实世界”里,你得负责用自己那些爱的日常摄入量来滋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