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的本质在于将自然界的可用能量(固、液、气三态)转化为商品或服务。在生产、储存和配送的各个环节,能量都负责将自然资源转化成商品或服务。商品或服务中所包含的任何能量都消耗了有用能量和熵,进而推动经济活动沿着价值链前进。最终,商品被消费和遗弃,能量再次循环进入自然界,熵值随之增加。工程师和化学家指出,在经济活动中,能量永远不会出现净增加值,相反,只会在将自然资源转化成经济价值的过程中损耗。问题是,这笔损耗的账单何时到期呢?
工业时代的“熵账单”已经来了。大量燃烧矿物能源使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在大气层聚集,导致气候变化频发,地球生物圈遭到大规模破坏,这为现有经济模型打上了一个问号。大体上看,经济学界还没有准备好应对经济活动受热动力学原理影响这个事实。业界人士的公然忽视,客观上强化了来自其他自然和社会科学界学者对经济模式的反思。在我此前编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a中,“渐渐远去的亚当·斯密”这个章节对此有过相关论述。
另外,一个强大的新技术平台正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范畴,加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核心矛盾,进而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推至上文中提到的末路。在物联网这个21 世纪智能基础设施中,通信互联网将与逐渐成熟的能源互联网和物流互联网融合,造就第三次工业革命。物联网已经大幅提高了生产率,使很多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商品或服务也几乎免费。其结果是企业利润开始枯竭,所有权概念淡化,经济稀缺逐渐让步于经济过剩。